搜索:  
南京林业大学黄超伯教授和根特大学Stefaan De Smedt教授 《Adv. Mater.》:药品防伪材料和技术进展
2020-02-04  来源:高分子科技

  据WHO报道,约10%的市售药品为假冒伪劣产品。其中,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假冒伪劣药品的市场份额高达30%甚至70%。近年来,随着贸易全球化和在线药店的快速发展,假冒伪劣药品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这不仅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严重扰乱了药品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因此,药品防伪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南京林业大学黄超伯教授团队和比利时根特大学De Smedt教授团队报道了近年来药品防伪的材料和技术进展。该综述主要包括传统的分析检测技术,外包装防伪技术和药物原位防伪技术三个方面。目前,药品的检测鉴定主要依赖于分析技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等。这类技术具有精确度高,灵敏度高和可信度高等优点,但是因为其对仪器设备及检测人员要求较高,而且无法用于现场检测,一般适用于可疑药品的最终测定。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分析技术的手持式检测设备得到了药品管理机构和生产公司的青睐。如赛默飞研发的TruScan,通过与药品光谱数据库中的标准品拉曼光谱进行比对,可快速准备判断药品真伪。另外,一些生产成本较低且使用方便的分析技术,如检测试纸,试剂盒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图1)。相较于分析技术,外包装防伪技术则直接将包含药品信息的条形码,二维码或者图案等印制在药品外包装上面,更加安全便捷,消费者接受度更高,因此使用更为广泛。然而,通常药品需要进行二次包装,从而使得该类技术无法完全有效保护药品。

图1. 可用于检测药品真伪的低成本分析测定方法。

  近年来,药品原位防伪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药品原位防伪是指将包含药品信息的标签加入药品本身,从而直接有效保护药品。一方面,可以在药品本身加载信息,即采用物理方法将药品信息‘写’在如片剂和胶囊上(图2);另一方面,可以在药物中加入标签。该综述主要讨论了分子标签,纳米标签和微米标签。分子标签,如DNA,稳定的同位素等。其中,DNA分子因其信息含载量大,高保真性和生物兼容性强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DNA分子在强酸、强碱或酶等条件下不稳定,可通过制备硅纳米粒包裹DNA分子来增强其在这些条件下的稳定性(图3)。除纳米标签外,该综述重点介绍了微米标签(图4),尤其是De Smedt教授团队制备的memobeads(Advanced Materials 2007, 19(22): 3854-3858)和microfibers(Advanced Materials 2010, 22(24): 2657-2662)。最后,作者讨论了药品防伪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面临的挑战,尤其是液体制剂的防伪。

图2. 打印或蚀刻法标记药品。

图3. DNA分子标签。

图4. 微米标签。

  基于以上的工作基础,他们撰写了题为“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to Combat Counterfeiting of Pharmaceuticals: Current and Future Problem Tackling”的综述论文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论文第一作者是张贺阳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是黄超伯教授Stefaan De Smedt教授。以上工作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74060, 21644004),中国国家重点研究与发展项目(2017YFF0207800)和欧盟H2020研究基金(61)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5486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