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点:科学拒绝“例行公事”---失控原子对核磁共振成像影响背离以往经验
2008-12-22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的一次绝热实验中,意外的发现促使研究员进行了有别以往的探索,进而提出一种新方法来解释原子行为,产生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的核磁共振图像。
这一成果的应用性,体现在获取复杂生物分子的更精确图像,推进便携式核磁共振成像仪的诞生。更重要的是,这次背离以往经验做法的行为导致了全新科学论调的产生。
关于MRI与原子特性
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的差异性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绘制出物体内部结构图。
通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道路,一直伴随着对原子特性的探索。核磁共振中的“核”指的即是氢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并有自旋运动,其自旋必将产生磁矩,这是核磁共振成像的数学运算基础,因此,核磁共振成像也被称为自旋成像。
人体约70%%都是由水组成,核磁共振成像便可依赖于水中的氢原子,以非入侵性方式探测液体和固体的微观构造及相互作用,因而这是一项能用于人体内部成像的革命性医学手段。目前的核磁共振技术已能在不损伤细胞的前提下,直接探究溶液和活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0000道尔顿以下)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其他分子的结构。
意外的发现
然而,在以往对复杂物体成像时,核磁共振图片还存在着令人不满意之处———例如对人体大脑的成像。当把脑体置于磁场中时,以适当的电磁波照射,产生共振并分析所释放的电磁波,就可以得到脑体内部原子核相关情况。但当原子之间发生反方向运动时,其最终成像会被抵消,图片会表现为在细节上有所缺失。
为应付这种情况,经常采取的手法是绝热实验,其是用绝热快速通道来控制原子或分子的布居数和相干性的原理,对原子自旋进行严格控制。但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化学教授菲利普·葛兰帝内提与其同事在最近一次绝热实验中,却发现原子并非完全按其意愿行动。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蔚蓝)
相关新闻
- 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彭玲教授团队 AM: 利用模块化自组装树状分子纳米探针通过核磁共振或核磁共振/近红外荧光成像检测胰腺癌 2023-12-13
- 华人开发出氦气核磁共振成像 获国际医学奖 2008-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