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中林院士获得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2019-06-1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晓,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国科大纳米学院院长、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讲席教授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该奖项评选委员会评价王中林教授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认为这一领域“将对人类和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利益”,“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奖章)

  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是一项著名的世界性科学大奖,由世界文化理事会(World Cultural Council)设立,每年颁发一次,目的是表彰和鼓励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授予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杰出科学家。该奖获奖人由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124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委员会选出,委员会成员包括25名诺贝尔奖得主。 

  王中林院士凭借在微纳能源和自驱动系统领域的开创性成就获得本年度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世界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教授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实,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潜力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评选委员会充分肯定了王中林教授创立的研究领域给世界科技和工业界带来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认为这些发现和突破已经引发世界范围内学术界和工业界对纳米能源与自驱动系统技术的兴趣与努力,这些应用将对人类和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利益,并且认为他发明的海洋蓝色能源技术,“有可能从海浪中获取大量能源以解决世界未来的能源需求”。 

  选评委员会在认可王中林教授在科技领域贡献的同时,也对他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他首先证明了纳米发电机起源于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建立了利用机械能为移动传感器供电的原理和技术路线图;认为他对摩擦带电物理学阐释解决了一个2600年的科学问题,为摩擦电纳发电机奠定了理论基础。 

王中林院士开创的纳米发电机及其自驱动系统的学科发展图

  最后,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个人品质和学术水平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一位“天生的领导者,总是非常善良,鼓舞人心,充满活力,对与他合作的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影响”。此外,评选委员会对他在学术上取得成绩表示钦佩,认为他对世界纳米技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王中林已经发表论文1500余篇,包括55篇在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上发表的文章;根据Google Scholar的统计,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20.6万次,标志学术影响力的H指数为226。

  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象征着国际科学界的崇高荣誉。该奖项从1984年开始每年颁发1次,每次获奖人数仅为1人,之前已有35名科学家获得此奖项,其中包括4位诺贝尔奖得主,即: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herwood Rowland,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hmed Zewail,2001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Paul Nurse和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 Fraser Stoddart。此外,世界文化理事会还每两年评选一次“爱因斯坦世界艺术奖”、“爱因斯坦世界教育奖”。三个奖项总计已产生了74名获奖人,尚无华人获此殊荣,王中林教授此次获奖开创了华人获得该奖的历史。颁奖典礼将于今年10月2-4日在日本举行。    

  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官网: https://www.consejoculturalmundial.org/news/dr-zhong-lin-wang/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成果奖励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