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非对称浸润性能的Janus微孔膜可用于油水分离、膜蒸馏、集雾,单向液体输送和鼓泡等领域。目前的制备方法有漂浮法、静电纺丝、表面涂覆、表面接枝等,但这些方法制备过程相对繁琐,难以实现大面积制备,且所得薄膜的上下表面浸润性相差不大。
为了实现一步法制得上下表面浸润性完全相反的Janus膜,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刘富研究员团队提出化学相转化,并通过控制相转化过程中亲水链的单向迁移路径,使其由铸膜液内部单向迁移到膜上表面进行富集,进而通过水热交联固定,从而获得PVDF膜的超亲水上表面,而下表面为超疏水,上下表面接触角差可达140°,制备的Janus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具有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
聚合微孔膜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决定其表面的亲疏水性。为了解决Janus膜制备过程复杂的问题,刘富研究员团队以原位聚合的方式在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引入亲水性组分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的共聚物(PVP-VTES),通过控制亲水组分相转化过程中的inside-out迁移路径,并在膜底层引入隔水涂层,促进亲水组分发生单向迁移,即只在膜的上表面发生迁移富集,而膜的下表面迁移富集受限制,从而使得上表面超亲水,下表面超疏水,接触角差达到140°,通过后续的热交联处理使亲水链进行交联固定。
图1. Janus 膜的制备过程,(a)相转化过程的单向迁移,(b)亲水链的水热交联,(c)Janus膜。
待膜完全固化后,将无纺布剥离,呈现出具有微纳结构的下表面,另外由于在相转化过程中亲水改性剂迁往下表面受到抑制,所以剥离后的下表面呈现出超疏水的特性,接触角可达140°。由此通过一步法制得上下表面浸润性相反的Janus膜(Δθ≈140°),浸润性差异大于文献报道的数据。
图2. 具有微纳结构的下表面电镜图。
通过控制无纺布中油的含量可以得到不同疏水性能的下表面。无纺布中含油量越高,则对相转化过程中亲水改性剂往下表面的迁移的限制程度越高,得到的下表面的接触角则越大,同时迁往上表面的亲水改性剂越多。因此亲水面对水下油滴的粘附性越低(接触角可达147°),疏水面对油下水滴的粘附性越低(接触角可达170°)。该膜与具有对称浸润特性的疏水膜(M1)和亲水膜(M2)相比表现出可转换的油水分离特性,并且由于上下表面亲疏水的协同效应,可以产生较高的油水分离效率,对水包油和油包水的分离效率均可达97.5%。相转化制备方法成熟简单,为Janus聚合物膜的大面积制备提供了解决方案。
图3. (a)和(b)分别为疏水膜M1、Janus膜M4和亲水膜M5的水下油滴和油下水滴的接触角,(c)和(d)分别为对水包油和油包水的分离的通量和效率。
以上相关成果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DOI: 10.1021/acsami.8b08278)。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李田田,通讯作者为刘富研究员。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Nano Lett.》:Janus传热结构实现导电芳纶复合材料的超持久和隐蔽式热管理 2024-10-29
- 大工王华楠教授团队 AFM:仿生设计4D打印多步响应Janus血管支架 2024-09-06
- 吉林大学张彤教授团队 AFM: Janus导电机制-实现超宽线性范围压力传感器的创新策略 2024-04-06
- 南工大材料学院:低渗流阈值PVDF/MWCNT复合材料的导电、流变及机械性能研究 2024-04-24
- 深圳大学黄妍斐 EnSM:构建超薄人工SEI抑制电子转移以稳定PVDF固态电解质/锂金属界面 2024-04-10
- 天工大陈莉/何洋团队 CEJ 系列进展:面向并发症治疗的高性能MXene基血液透析膜 2024-03-22
- 天津工业大学韩娜教授课题组在用于极端环境的超亲水油水分离膜上取得新进展 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