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至12日,在由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办的“2018生物材料定义会”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生物材料领域领军专家齐聚成都,其中亚洲代表占了40%以上,中国代表就有十来位。
50多位中外院士齐聚成都,参加“第二次生物材料定义大会”。
此次会议的发起人和主席是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他同时也是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2018生物材料定义会”是“第二次生物材料定义大会”。第一次定义会在32年之前召开,当时,不仅中国,整个亚洲都没有专家出席,而这一次会议能够定在成都召开,用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詹姆斯·安德森教授的话来说,这是中国生物材料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标志,意味着中国乃至亚洲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崛起!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是此次会议发起人。
据了解,张兴栋院士建议的“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经大会投票通过后作为新定义列入了“生物材料定义”,这也是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生物材料定义。
生物材料科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重要学科。1986年召开的首次生物材料定义共识会规范了生物材料术语、学科内涵,标志着生物材料学科的形成。
“随着科学认知的不断深化、新技术的兴起,更多生物材料及相关技术被应用于临床实践,30多年前提出的生物材料定义需要进一步审定、修改和完善。”张兴栋说,生物材料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也需要制定、规范定义。
在“2018生物材料定义会”上,设立了通用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再生医学、新兴生物材料等6个专题。各专题提出的术语及定义经全体参会代表充分讨论后提交大会表决,表决通过的术语汇总后再提交大会确认,术语获得认可的条件为赞成票不少于75%。
由张兴栋建议的“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经大会通过后作为新定义列入生物材料定义清单。“‘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是指无生命的生物材料通过自身优化设计,可以诱导有生命的人体组织或器官形成。”张兴栋举例说,像是骨诱导人工骨材料就属于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将它植入人体后,能调动人体自身的康复功能,形成新的组织,中国目前已实施相关手术约三十万台。
据悉,“2018生物材料定义会”成果将以专著形式公开出版发行,书名为《二十一世纪生物材料定义》。
- 浙大周民教授团队高薪诚聘博士后 - 化学、高分子、材料学、微电子学、药学、生物学 2024-04-03
- 美国东北大学郑义教授课题组 ACS AMI:通过烷烃-油酸相互作用结构连接的纳米纤维生物材料被动冷却涂料 2024-04-02
- 清华大学危岩教授团队招聘博士后 - 生物材料、有机/无机催化材料、光-热-电-磁-声材料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