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吉林大学鄢俊敏教授:多功能PVDF膜在Na-O2电池上的应用研究
2018-02-0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PVDF膜

  近日,吉林大学鄢俊敏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简单的、低成本的合成策略,能够有效抑制Na-O2电池中Na枝晶的生长。实验采用无通孔纤维状的聚偏氟乙烯膜(f-PVDF)作为多功能阻隔膜。研究发现,f-PVDF与c-PVDF(孔状PVDF、聚环氧乙烷(PEO)、常规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相比,能够有效提高Na-O2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优异的倍率性能和87圈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如下:(1)与PEO膜中C-O官能团相比,更强的C-F极性功能团对Na离子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使Na更均匀沉积;(2)f-PVDF与c-PVDF相比和p-PVDF相比,其膜材料能够吸收更多的电解质,进而提供后更高的离子电导率;(3)与PTFE膜相比,f-PVDF膜与电解质的之间具有良好润湿性有利于抑制钠树枝状结晶。相关成果以“Suppressing Sodium Dendrites by Multifunctional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Interlayers with Nonthrough Pores and High Flux/Affnity of Sodium Ions toward Long Cycle Life Sodium Oxygen-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图1 膜材料的SEM图像及其离子导电图

(a)c-PVDF的SEM图像;

(b)p-PVDF的SEM图像;

(c)f-PVDF的SEM图像;

(d)PEO薄膜的SEM图像;

(e)PTFE薄膜的SEM图像;

(f)在0.5 M NaCF3SO3/TEGDME溶液中,界面材料的导电性。

图2 对称电池设计的原理图及其膜上层的SEM图像

(a)对称电池设计的原理图,显示Na沉积行为的原理图;

(b)在电流密度0.5 mA·cm-2下,沉积3 mAh时后,c-PVDF膜上层的SEM图像;

(c)在电流密度0.5 mA·cm-2下,沉积3 mAh时后,p-PVDF膜上层的SEM图像;

(d)在电流密度0.5 mA·cm-2下,沉积3 mAh时后,f-PVDF膜上层的SEM图像;

(e)在电流密度0.5 mA·cm-2下,沉积3 mAh时后,PEO膜上层的SEM图像;

(f)在电流密度0.5 mA·cm-2下,沉积3 mAh时后,PTFE膜上层的SEM图像。

图3 Na-O2不同膜材料的电池性能图

(a)Na-O2电池于不同气氛中,电流扫描速率为0.1 mVs-1时,含有和不含有f-PVDF膜的CV图;

(b)Na-O2电池不同膜材料的倍率图;

(c)含有五层阻挡膜的Na-O2电池的循环次数与开始放电电压值图;

(d)不同电流密度下,含有和不含有f-PVDF阻挡膜的Na-O2电池的循环寿命图。

图4含有和不含有PVDF膜电池充电后的SEM及XRD图

(a)PVDF膜电池正极材料的首次1 C充电的SEM图;

(b)PVDF膜电池正极材料的首次20 C充电的SEM图;

(c)PVDF膜电池正极材料的首次40 C充电的SEM图;

(d)PVDF膜电池正极材料的首次80 C充电的SEM图;

(e)不含有PVDF膜电池正极材料的首次1 C充电的SEM图;

(f)不含有PVDF膜电池正极材料的首次20 C充电的SEM图;

(g)不含有PVDF膜电池正极材料的首次40 C充电的SEM图;

(h)不含有PVDF膜电池正极材料的首次80 C充电的SEM图;

(i)是(a-d)中电极材料的XRD图谱;

(k)是(e-h)中电极材料的XRD图谱。

图5 CNTs负极材料循环过程中的SEM及其XRD图

(a)第1次放电前,CNTs负极材料的SEM图像;

(b)第1次充电后,CNTs负极材料的SEM图像;

(c)第40次充电后,CNTs负极材料的SEM图像;

(d)第80次放电前,CNTs负极材料的SEM图像;

(e)充放电循环过程中,CNTs负极材料的XRD图谱;

(f)循环40圈后,CNTs负极材料的1H-NMR谱图。

  纤维状的PVDF膜含有较强的C-F官能团,本文第一次采用这种材料作为膜抑制Na枝晶形成。纤维状的PVDF膜使Na-O2电池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性能,例如:远高于同类材料40圈的循环寿命,其可达87圈。稳定的金属-空气条件下,均匀结构的f-PVDF膜有利于Na+的分布;有利于电解质对电极-电解质接触的高吸收;有利于其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强的亲和力用电解质改善离子电导率。本文将为发展高寿命的碱金属电池提供指导。

  论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703931/full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