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滴(Lipid droplets, LDs)由磷脂单分子表层和中性脂内核组成,是细胞内中性脂的主要贮存场所,广泛存在于多种动植物细胞中。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脂滴并非是一个“惰性”的能量贮存器,而是活跃的多功能细胞器,它的异常与肥胖、II型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脂滴的检测对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荧光检测方法以其高灵敏性、高分辨率、操作简单和价格低廉等特点逐渐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手段。商业化的脂滴荧光染料主要有尼罗红(Nile Red)和BODIPY493/503,但是,这些染料仍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缺陷:荧光背景强和斯托克斯位移小。更糟糕的是,这些传统的荧光分子还面临着聚集诱导淬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的问题。ACQ导致这些分子只能在低浓度下使用,在成像中极易因光漂白发生荧光强度快速减弱。
从2001年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的提出至今,香港科技大学的唐本忠院士课题组便致力于利用AIE的概念解决传统荧光分子面临的问题,AIE脂滴荧光探针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相比传统的商用荧光染料,AIE脂滴荧光探针在成像中具有亮度高、斯托克斯位移大和光稳定性好等优点,能满足研究中细胞内脂滴的跟踪与分析的要求。
图1. 双光子激发示意图。
然而,这些AIE脂滴荧光探针仍然存在激发波长短的问题,导致在组织切片中具有较强的背景荧光和较低的穿透深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合成长波长激发的荧光染料,然而成功的例子却寥寥无几。该方案主要面临的挑战是增大分子间共轭引起合成困难、分子量变大、分子疏水性增强、细胞穿透性降低、红光量子产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双光子激发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越来越受欢迎。双光子激发是指物质在强激光下同时吸收两个低能量的光子(一般是近红外光子)而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非线性光物理过程。随着飞秒泵浦激光器的商业化,双光子激发或荧光成像越来越普及。相比于单光子激发,双光子激发具有长波长激发、较少的自发荧光、高3D分辨率、较少的光漂白和较深的组织穿透深度等优点。若人们能将AIE特征与双光子激发的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双光子AIE荧光探针,便可以为脂滴跟踪和分析提供性能优越的生物探针,促进脂滴相关疾病的研究。
图2. 双光子AIE脂滴荧光探针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图3. 单光子激发和双光子激发的对比;TPA-BI应用于组织切片中的脂滴成像,双光子激发明显降低背景荧光。
基于课题组前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在近期的工作中,唐本忠院士课题组设计了一种AIE探针,即TPA-BI,用于脂滴的双光子成像。TPA-BI分子采用供体-π-受体(donor-π-acceptor,D-π-A)的结构,其中三苯胺不仅是强电子供体,同时还是很好的双光子分子构建基元,而BI部分则是AIE的构建基元。按照预期,D-π-A结构的TPA-BI由于存在扭曲分子内的电荷转移(TICT),表现出很强的溶剂化效应,在非极性环境下荧光蓝移增强,可以实现对脂滴非极性环境的特异性响应。TPA-BI也表现出AIE特征,其斯托克斯位移可达202 nm。TPA-BI可用410 nm的单光子激发,同时也可用840 nm进行双光子激发,其双光子吸收截面高达213 GM。实验证明TPA-BI非常适合于各种活细胞系和固定组织切片中的双光子成像,兼具AIE和双光子在成像上的优点,优于商业染料。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江美娟和顾星桂博士。
论文链接: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html/2017/sc/c7sc01400g
-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武大王富安课题组 JACS:设计一种AIE螺环近红外发射探针用于DNAzyme敏化增强的乳腺癌光热治疗 2024-12-14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 ACS Nano:基于AIEgen的可见光穿透器用于深层组织感染的光动力治疗 2024-10-21
-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 AFM:含AIE分子的本体高分子材料发光颜色、强度和形状的可逆变化 2024-09-26
- 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北理工黎朝 AM:基于AIE活性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可穿戴交互式信息-传感材料 2024-03-23
- 温州医科大学沈贤/南开大学齐迹 AFM:纳米催化剂协同放大增强AIEgen的光诊疗性能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2024-02-22
- 苏州大学何学文教授团队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ACS Nano:可用于靶向识别、成像示踪和高效消除胞内细菌感染的聚集诱导发光-噬菌体-DNA纳米生物偶联物 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