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技对GDP贡献率超过90%看以色列如何“玩转”技术转化
2016-11-1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技术转化
  有着“创业国度”美誉的以色列非常注重科技研发。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今年初发布的数据,以色列科研投入占GDP的总量为4.2%,位居全球榜首。一个以创新产业为支撑的国家,重视科研投资不足为奇。但令人惊叹的是,这4.2%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科技对以色列GDP的贡献率超过90%。是什么成就了如此高的投入产出比?在对以色列几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探访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以色列拥有十几所知名大学,还有不少优秀的研究机构。这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向及优势学科各不相同,但却拥有一个共同点——都有规则明确、系统完善的科技转化流程,有大学或研究所自主经营的技术转化公司。威茨曼科学研究所的Yeda、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的T3、希伯来大学的Yissum、特拉维夫大学的Ramot、海法大学的Carmel等,都是运营多年的技术转化公司。

  从表面上看,这些公司没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用了学校的办公室,借助学术研究的光。但事实上,这些公司发挥的作用,创造的价值不可小觑。以Yissum为例,蜚声全球的以色列知名创新科技企业MobileEye就是从这里走出的众多企业之一,其创始人Amnon Shashua就是在希伯来大学研发出了MobileEye的核心技术,并由Yissum为其申请了专利。根据Yissum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公司自1964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将2600多项技术投入市场,孵化出110家公司,拥有9300多项专利。现在,经由Yissum技术转化和应用的产品,每年销售额已达20亿美元。

  “我知道我所从事的研究商业价值不菲,但我只想做一个单纯的学者,带着我的学生们钻研感兴趣的课题。生意上的事应该交给商人去做。”以色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研究院教授莫伦·贝柯维奇直言,“我会在产品成型的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但我希望在公司步入正轨、产品上市后,人们只知道这个产品的名字,不认识我是谁”。在以色列,像莫伦·贝柯维奇这样的教授和研究人员有很多。“我们成立的初衷和经营标准非常简单,就是帮助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用赚来的钱反哺科研,让教授和研究员专注于研究。”Yissum前任首席执行官娜娃·索非说。

  据记者了解,各个大学和研究所的技术转化公司都遵循类似的运营模式:发掘有商业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其申请技术专利,寻求合作伙伴、融资并成立公司,生产产品并投入市场。由此带来的收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研究人员个人收益、研究团队和学校整体科研经费、技术转化公司的经营费用。

  “对于研发成果,T3就像一艘拖船,拖着一艘艘‘技术货轮’离开Technion这个‘港口’,送往目的市场。对于初创公司,T3就是一位母亲,把孩子抚养成人,直至成家立业。”以色列理工学院技术转化公司T3的首席执行官本杰明·瑟法幽默地打了这个比方。过去3年,T3募集到了4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持技术转化。目前,以色列理工30%的科研经费来自T3的科研成果转化收入。

  据本杰明·瑟法介绍,在T3,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变成产品,有一套完善的孵化流程。第一,由T3工作人员追踪全校各系、各实验室的技术研发进展,找出适合于投入市场的技术;第二,征得教授、研发者同意后,由T3为技术申请专利,通常会同时在美国、欧洲和中国进行专利认证;第三,为技术做媒,寻找商业伙伴成立公司,将公司放入T3孵化器,并由T3下属的基金会为其提供A轮融资前的资金支持。第四,孵化完成后,帮助公司开展A轮和B轮融资,并利用公司资源推广产品。

  生产藻类仿生组织黏合剂的Sealantis公司最近刚刚得到一笔来自中国的融资,正计划与中方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并销售产品。公司首席执行官托马·法克斯向记者讲述了Sealantics成立和发展的故事,其中每一步都离不开T3的支持。最令人惊讶的是,公司核心技术是Technion化学学院某实验室的研发成果,但其商业价值居然是该校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的学生在一门市场调研课上发掘出来的。

  “技术转化公司就像一个媒人,为技术和市场配对。在做媒的过程中,要融合校内校外各种资源,发动人脉网络,找对合适的人,并且为他们的结合创造有利条件。”正如娜娃·索非说的那样,各个高校和研究所自己经营的技术转化企业,看似名不见经传,不过是牵线搭桥的“媒人”。但正是这些“媒人”,让以色列的前沿科学技术快速进入市场,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将教授和研究人员从商业活动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专注于科研,探索更尖端的技术。科技之所以成为以色列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技术转化公司功不可没。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