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开放存取(OpenAccess,OA)出版是将收入来源由传统的出版后征订转向出版前由作者方支付论文处理费(ArticleProcessing Charge,APC),因此,出版机构的收入直接取决于OA论文的发表数量。近年来,OA期刊数量和OA论文数量均呈爆发式增长,远远超过传统订阅类期刊同期所发表论文总数的增幅,并引发科学界对OA期刊的质量信任危机。
2011~2015年间SCI收录论文总数的年均增幅为3.3%,同期SCI收录OA期刊所发表论文数量的年均增幅为12.5%,OA论文所占比例也相应地由2011年的10.3%增加到2015年的14.3%。SCI论文产出大国美国在2011~2015年论文数量的年均增长率1.7%,中国为14.6%,美中两国SCI论文数量之差也因此由2011年的16.62万篇减少至2015年的7.56万篇。
2015年度在SCI收录OA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位居前10位的国家中,中国的论文数量增幅最为显著,相对2011年增加了188.6%(美国的增幅为68.0%),中国2015年发表的OA论文数量首度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1。2015年在SCI收录OA期刊发表OA论文数量位居前3位的国家:中国(43581篇)、美国(41071篇)、英国(15196篇),分别占各自SCI论文总数的15.7%、11.7%、13.7%。
检索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43581篇OA论文涉及OA期刊491种,其中发文数相对较多的120种期刊共发表论文35206篇(占总数的81%),篇均APC为1656美元,进而可估算出中国和美国在2015年度分别支付了7217万美元和6801万美元的APC。
2015年度我国OA论文中标注的基金资助机构超过7000个(其中约有半数为表达不规范而重复计数),主要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份额大致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约占51%)、省市级各类基金(约占16%)、科技部各类项目(约占15%)、教育部的各类项目(约占15%)。
我国作者2015年度在SCI收录OA期刊发表论文的国际合作率约为9%,远低于我国SCI论文整体的国际合作率26%。
2015年在SCI收录OA期刊发表1000篇以上论文的中国机构有8个:(1) 中国科学院:4463篇;(2) 上海交通大学:1724篇;(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704篇;(4) 浙江大学:1447篇;(5) 复旦大学:1305篇;(6) 北京大学:1297篇;(7) 中山大学:1197篇;(8) 山东大学:1014篇。
近年来我国学者发表OA论文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已使我国OA论文产出跃升为世界第一大国,其中缘由很值得思考。我国SCI收录OA论文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与很多OA期刊的质量控制相对更为宽松和我国的研究评价中强调论文发表数量有关。某些OA期刊为尽量多地发表论文以收取更多的APC,学术质量控制甚至流于形式而沦为“掠夺性”期刊。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作者在声誉较差、影响力较低的OA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更多。例如,出版地设在埃及的Hindawi出版公司出版的系列期刊稿件录用率很高,学术质量控制和学术声誉备受学界质疑,我国作者2015年在Hindawi的11种SCI收录期刊中发表论文10179篇,占这11种期刊发文总量的44%,占当年我国在SCI收录OA期刊所发表43581篇论文的23%。
为尽量避免大量的科研经费以APC形式支付给“掠夺”性期刊,建议论文发表和研究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或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研究评价中摒弃片面地制订期刊等级和论文数量方面的要求。将影响因子等期刊影响力指标与论文评价适度分离,加强科学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即:研究评价中应重视科研成果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弱化学术评价中的功利色彩,不将论文数量作为职称评定、项目资助、科技奖励、学位授予等的必备条件或硬性指标。
(2) 探索建立合理的论文发表费支付体系。借鉴相关国家的政府机构或科研机构有关统一支付论文发表费的举措,以基金资助机构或科研机构等为主体与具备较高声誉的OA出版商沟通,协商特定作者群在特定时间段的APC费用,从而避免我国作者目前大多以个体为主、对OA出版商不加甄别、对APC没有折扣优惠的被动状况。
(3)定期公布不推荐投稿的OA期刊名单。鼓励图书馆、文献检索机构、行业学会等牵头,针对OA期刊的学术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健全有效、学术影响力和声誉是否受到科学界认可、收费是否公开透明等要素对OA期刊进行鉴别,并定期公布不推荐投稿或建议抑制的OA期刊名单,供广大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参考。
(4)大力推进公共知识库建设。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相关的政策,大力推进以机构知识库或学科知识库为主体的公共知识库建设,要求受公共基金资助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在发表后一定期限内存储到开放的公共知识库,实现科研成果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科研机构也应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倡导或鼓励作者通过公共知识库途径传播自己所发表的科研成果。
作者:任胜利 ;来源:科学网
- 暂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