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取消发达地区高考特权
2008-03-1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
实行全国三十所名校联考与地方自主招生
两次考试相结合模式试点”的第三次建议
如果1980年代高招不公因受国力限制,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尚情有可原,那么1990年代高等教育的全面不公却是政策及人为所预设和强化的,高招不公并非什么不治之症,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体现社会公平,逐步改善地区之间日益加大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有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的宗旨,从有利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场、观点出发,高考招生的不公平问题一定能够解决迎刃而解,其意义不亚于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三农”问题,全国人民特别是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将深受其惠。我国高考招生中存在着名额分配不公、发达地区拥有事实特权的问题,虽然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历史形成的复杂问题,但不能因为困难而因循守旧,而只维护发达地区一部分人的利益,忽视广大中西部及东北欠发达地区多数人的利益。发展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但历史与人为形成的巨大差距,还是要靠强有力的政策调整,否则巨大的不均何时了。高考招生,既是为国育才,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我们提出的三十所名校联考与春秋两次高考是对现有高考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并非否定现行高考制度。鉴于发达地区业已存在多年的高考特权问题,我们提出如下的对策及解决办法。
一、发达地区高考特权的主要表现及严重危害
1、高考录取分数线逆向倾斜
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与欠发达的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相比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京、沪、津三市拥有重点大学的数量占全国的40%以上。其高考录取分数得到了人为的强势倾斜,不公平状况令人瞠目结舌。如2001年山东省的文理科重点线为58O、607,而北京市的文理科重点线分别是454、488,分别相差126和119,2002年海南省文理科重点线为687、668,而北京市分别为462、469,比海南分别低225分和199分。在北京能上清华的分数,在一些地方上不了重点大学,在北京能上重点的,在一些省则无学可上。1999年,北京的考生只要获得相当于百分制的43.6分就可以上大学,各科平均不及格也可以读本科,因此其录取的比例高达72.6%,其理科考生更高达78.9%,与多数省份不到30%的录取比例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省之内的差异也同样明显,就山东省2000年非重点院校的录取线而言,省城济南为全省各地市最低,其文理科都低于最高地区63分,结果是,由于处于劣势的地区往往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也就意味着农民子女将首先被淘汰。
2、城乡之间招生名额分配差距巨大
进入1990年代以来,城乡之间在高考招生中的不平等现象也愈来愈严重,差距巨大。以1999年为例,清华、北大两校招收的5080名本科生中农村学生只有902人,仅为17.8%,与同年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70%形成鲜明的对照,全国9亿农民中,能够进入北大和清华的人数不及一个北京市。例如,在清华大学199O-1992年招收的三届本科生中,来自全国农村的学生为433人、385人和381人,而出自北京市的竞分别达到437人、410人和481人,1992年整整高出10O人。
3、发达地区拥有事实上的高考特权所导致的严重危害
高考招生制度的不平等使北京、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成为在高考方面享有特权的城市,为了下一代,为了低分能上好大学,全国的人才均向发达地区流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而发达地区人满为患,各种资源全面紧张,关键就是高考制度不公平所造成的。以北京为例,人人都想拥有北京市户口,户口又不能当饭吃,北京人多、车多、房价高、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拥挤、消费水平高,北京既不产油、又不产气,没有多少自然资源,缺水、少电、无油、没气,仅有的就是比别的地区多的招生指标,招生指标造成了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是对中西部及东北欠发达地区的事实侵权和资源掠夺,使其相对于发达地区的差距愈拉愈大,而且这种不平衡,已向“代际转移”,在发达地区(京、沪、津等)能上重点大学的人员,其下一代也有更大可能上重点大学,而广大其他地区上学难,上重点大学更难的人们,其下一代也更难有机会上重点大学。上重点大学被一些地方、一批人人为垄断,而广大不发达地区的人们“世袭”了上大学难,这种状况较长时期来被固定化与结构化了。如不彻底解决,社会将面临危机威胁,这与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发展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二、实行两次考试相结合模式试点的办法与对策
1、逐步取消发达地区的高考特权、建立三十所名校联考的制度。
在每年六月由教育部会同中纪委、监察部在全国统一举行中国最著名的三十所名校联考,试卷全国统一,考试时间全国统一,其中三十所名校中每一所学校拿出当年招生总数的5%参加全国统招,录取分数线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即全国所有考生的成绩参加排名,不分省、市、自治区公平竞争5%统招指标(以后逐年递增1%,最终达到10%,而录取其它方面权重也将做出调整),充分体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照顾现实,拿出2%作为自主招生及保送生选拔专用,拿出3%作为对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内蒙、云南、广西、贵州、甘肃等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实行特殊照顾,明确规定为定向招生名额,余下的9O%根据全国每一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前一年考生数、前一年实际录取数确定分省录取招生计划。
2、 分省投放录取名额的计算方法
X省当年招生计划数的90%= ·Y名校当年招生计划数的15% +
·Y名校当年招生计划数的20%+ ·Y名校当年招生计划数的55%三十所名校当年全国招生计划数 = 当年招生全国计划数的90% + 5%的全国统招指标 + 2%自主招生及保送选拔专用指标 + 3%的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指标
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均根据公式确定各重点名校分省投放录取名额,15%——系对应人口应得的名额的权重比例,2O%——系对应前一年考生数应得的名额的权重比例,55%——系对应前一年实际录取数应得的名额的权重比例,X省:系指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中任何一个,Y名校:系指30所名校中的任何一所学校。
3、改革高考录取分省定额投放办法的原则及依据
全国三十所名校联考每校只有5%的名额参加全国统招,其根本原因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东西之间差距巨大,为此,既要考虑现实不公平的问题,又要考虑二十多年来业已形成的固有模式,高考改革以渐进方式推进比较稳妥可行,否则欲速则不达。因此,参考上一年30所名校在该省(市、自治区)所投放的实际名额,同时考虑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展及就业压力均很大,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及全局,只要不是差别太大给这些地区一定优惠政策全国人民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前一年实际录取名额所占权重比例高达55%,占有分省投放录取名额的大部分,而分省(市、自治区)总人口及前一年考生数均是从全国高招公平的角度所设置的两个指标,另对于教育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给予3%的特殊照顾,正是坚持了公平基础上的差异原则,这里的差异应该是由强向弱的倾斜。然而,当今的高考录取名额和录取分数不是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落后地区倾斜,而是向发达地区和特大城市倾斜。此方案就是根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倾斜、由东部向西部倾斜、由城市向农村倾斜,在坚持公平的基础上同时体现效率,并照顾历史现实。投放录取总额的2%作为各名校自主招生和保送生录取专用指标,目的在于继续调动各高校自主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符合高考招生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基本宗旨。如果对此名额分配方案有不同的意见,可采用由全国人大召开大型听证会的办法,由全国各地代表协商确定高招名额分配方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交由教育部执行的办法来解决。
4、中国三十所名校的评选办法
中国三十所名校的评选,由教育部会同中纪委、监察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单位组成评委会,推出候选中国名校40名排行榜,由公众评、专家评、政府评、社团评、企业评五大评议部分组成,采取加权平均排位,以促进高校之间的竞争及分化重组,中国三十所名校的评选每两年举行一次,实行竞争淘汰制度,评上的国家重点投资支持,以抵制跑北京去教育部、发改委“攻关”,要钱、要项目、要牌子“跑部钱进”等不正之风,有利于高校之间的平等竞争,改善竞争环境,端正党风,端正校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5、春季招生的模式及原则
凡未列入三十所名校的高校则参加春季招生考试,春季招生考试原则上维持现有模式,由各省自主招生,考试时间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各省自行划定,录取维持现有模式。
三、实行两次考试相结合模式的可行性
1、封建时代的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考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均不论地方、门第、年龄,以文章、才华定高低、决胜负,只要是中国人,均有平等的机会参加考试(竞争),操作中间可能有腐败,但规则是公平的、机会是均等的。而我们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西部地区不要求中央给特殊政策,只要求给平等机会,法律上公平,政策上平等就行。
2、1977年全国首次恢复高考的考试是在1978年的春天举行的,1978年的高考是在同年的秋季举行的,所以春秋两季考试的制度完全具有可操作性。
3、在北京、安徽等地区曾多次进行过春秋两次高考的尝试,为全面推行一年两次高考积累了经验。
4、西南联大(清华、北大、南开)解放前曾举行过联考,培养了众多人才。春、秋两季两次招生使学生拥有两次考试机会,第一次没考上还有第二次,减轻了大量学生复读等一年的压力,减少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这是最忠实的践行“三个代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5、全国MBA招生就是实行联考制,同时又有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两套考试系统各自独立进行,并行不悖。
6、拿掉高考特权,北京市的人口压力就会迎刃而解。全国实行统一公平、公正、公开的高考选拔制度,只要有本事,住在哪里都一样上北大、清华,为什么一定要住在北京呢?对于离开北京、迁往外地的北京居民给予安家搬迁补贴,鼓励他们去中小城市安家置业,既减轻了北京市的环境及就业压力,又给中小城市带去了投资。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龙翔)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