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4年高等教育丑闻及争议性事件盘点
2014-12-25  来源:中国科学报

没有校长的特殊校庆

    10月24日,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被任命为新一任的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到龄到届”主动请辞。许宁生调任后,中大师生在校长职位空缺的情况下迎来了该校90周年校庆。这样突如其来的任命和后续安排欠妥的做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年,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卫离任后,浙大校长一职也悬置数月。新任校长林建华在上任之前就遭到了反对。

    一所大学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校长,应该由谁来决定。这一问题的答案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与学校息息相关的师生最有发言权。

    遗憾的是,在现阶段,根深蒂固的行政化制度并不给予一所大学师生选择和决定校长的权利。关于林建华的任命,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浙大校长的选拔主要由中组部确定,教育部等进行配合。对于校长人选,是相关部门经过很长时间的考查了解才最终确定,因此,一旦确定,便不会更改。在“相关部门”的管理之下,并没有与校长任免切身相关者的表达空间。

    理想的做法是,一所大学的校长在担任校长之前,在特定学校里从事工作、学习的时长应当得到保证。经验的积累有助于校长人选制定出合理的治校方案。而校长的在任时间,也不应该被机械地限制在某一个年份内。必要且连续的在任时间能够保证治校思路更好地贯彻,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著名校长,担任校长的时间往往都有一二十年之久。

    回到许宁生急调复旦一事,中山大学的师生均感意外。他担任中山大学校长不过三年多,匆忙离任,对于中山大学此后的发展定然有损。如此以人事化、官僚化的管理思维治理高等教育,教育主管部门本身都只能“进行配合”的做法,牺牲的肯定不只是某一所大学的发展。

“燕京学堂”选址风波

    今年5月,北京大学启动“燕京学堂”计划,开设一年制“中国学”硕士,宿舍选址静园一至六院,随即引发校内外广泛争议。7月24日下午,北大召开2014年第六次党政联席会,决定北大静园一至六院将不会用作“燕京学堂”的学生宿舍。至此,关心此事的北大师生以及校友才算略微放下心来。

    此前,静园为哲学系、中文系等人文学科的系所办公室,两系办公室已经搬迁至新建的人文学苑。在关于“燕京学堂”的争议中,焦点主要有二,一是一年制“中国学”学制问题,二是宿舍选址静园。其中,选址静园问题首当其冲。“燕京学堂”新闻发布不久,便有不少师生发出声音,号称要保卫一向是北大学生的活动中心、具有符号意义的静园。众多师生、校友不仅在校内发声,更在多个网络平台公开表达不满与抗议。

    “燕京学堂”放弃选址静园,被视为北大民间力量的胜利。一个月后,北大公布《北京大学章程(公开征求意见稿)》,宣布将在校学术委员会中设立学生委员席位。学生委员将和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北京市政府委派代表、校领导、教师代表等一起,参与审议“学校章程拟定和修订、发展与改革规划、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年度预决算报告等重大事项”。

    其实,想要避免类似风波的再次发生一点都不难,从北大师生、校友如此大面积的普遍反对中可以看出,只要校方在制定规划时向师生征询,就不至于作出这样会引起轩然大波的不智之举。于是,北大学到了,改正了,甚至尝试将学生声音纳入制度化的决策议程。这场风波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他高校相关领导的“拍脑袋”行为应该也会日益减少。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