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生塑料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大
2018-11-30 来源:Feijiu网 点击次
关键词:再生塑料
近年来,中国大力倡导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明显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再生资源回收总量逐年增加,根据商务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塑料行业受环保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因素影响,塑料产品订单向大中型企业转移,小规模尤其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数量明显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再生塑料行业作为中国再生资源主要类别之一,近年来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为中国资源再生事业、白色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去,国内消费者对采用废弃塑料材料生产的日用消费品心存疑虑,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内消费者正在从“废料垃圾”的思维模式中跳出,形成了“废料-再生资源-再生环保消费品”的新型消费观念,使再生塑料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实现了统一,为再生塑料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全球环保潮流的兴起,绿色塑料制品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消费导向和时尚。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中国塑料工业新的挑战和机遇。
受到中国环保整顿的影响,一系列类似“绿篱行动”的政策出台,再生塑料回收利用企业的规范成本、环保成本和采购成本日益提升,加之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再生塑料与原生塑料的价差进一步缩小,再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受到打压,导致中国塑料回收再生利用量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2017年中国再生塑料产量为1693万吨,同步下降9.85%。从原材料市场供给来看,2013-2017年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废塑料(HS:3915)进口国,进口总额达232.26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进口总额为49.57亿美元,美国、荷兰、德国进口总额依次为12.63亿美元、11.61亿美元、9.66亿美元。
但是2017年中国再生塑料进口量从2016年的735万吨下降至583万吨,同比下降20.66%,主要是2017年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2017年年底前,禁止进口生活来源废塑料,2019年(2018年12月31日起)禁止进口工业来源废塑料。
2019年开始中国废塑料来源减少,同时塑料产量以及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的下降,对中国再生塑料行业的运行发展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原材料成本压力。
由于产量产能供给减少,中国再生塑料需求量从2014年的2821.1万吨下降至2017年的2272.9万吨。
2018年6月29日,再生PE价格指数值收于957.59,较1月2日下跌6.03,跌幅0.63%。2018年上半年,再生PE价格整体高位震荡。在2017年下半年疯狂上涨的基础上,2018年再生PE价格处于高位。环保检查延续2017年的严厉程度,再生厂家生产不稳定。由于进口限制,毛料货紧价扬,对成本形成有力支撑。进入3月份,随着需求好转,再生PE价格出现上涨,幅度在100-200元/吨。然而,新料价格上涨乏力,抑制再生料价格的上涨。旺季不旺,需求表现不及预期。再生料价格在短暂探涨之后,转而下滑。受高成本支撑,价格波动幅度不大,整体趋稳。
近三年中国再生塑料产销量虽然整体有所下滑,但是需求规模基数较大以及绿色环保趋势的推动,中国再生塑料市场规模出现了一定回升。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在2016年开始逐步回升,2017年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1296.9亿元,同比提升8.16%。
受废塑料进口的限制,中国再生塑料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大。再生塑料市场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将继续缩小,单纯的贸易企业压力更大,不同企业类型面临的风险与选择大相径庭。大型企业拥有更多市场机会,例如,以葛洲坝、启迪桑德、中节能等为代表的央企和上市公司纷纷进入塑料再生行业,这将为行业带来现代化资本运作和管理理念,他们的进入成为行业的领导者,通过资本运作和产业合作提升塑料再生行业的发展。中型企业则向规模化发展转型,技术创新带来的回报不可小视。而家庭作坊式的厂家可以选择进入园区,避开政策红线,抱团合作降低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邮箱:info@polymer.cn
(责任编辑: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