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个催人泪下的爱国故事,这位爱国华侨的全力付出,成就了新中国的橡胶产业,也成就了华夏民族在军工领域的迅速崛起!同时为中国的国泰民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昔日的橡胶王静静地躺在海南三亚市南田农场境内的墓地里,永远守护着这片凝聚着他一生心血的橡胶园。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橡胶之父”的雷贤钟。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雷贤钟出生于福建古田县大桥镇梅坪村。祖上世代务农,家境贫困。
他是畲族人,畲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畲”字来历甚古。在《诗》、《易》等经书中就已出现。得到共识的是畲族起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与瑶族同源。1923 年,由于生活所迫,19岁的雷贤钟带着外祖母给的18块大洋,只身远渡重洋,从厦门来到马来西亚。刚上码头,他身上的大洋被小偷偷光。两手空空的雷贤钟开始了异国的打拼。
一开始帮人拉牛车,后来又到橡胶园做长工,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慢慢地,勤劳的雷贤钟凭借自己的努力打下了一番事业,在马来西亚有了属于自己的橡胶园和木材加工厂。还娶妻生子,开着小汽车,住着小洋楼,成为当地富有的华侨之一。
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外国各方势力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因为橡胶是军工上的重要原材料,所以被列入禁运的名目中。
当时的马来西亚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的法律规定,一旦发现有人偷运马来西亚优质的橡胶种子出境,就要面临死刑。雷贤钟很关心新中国的发展,他在报纸上得知周恩来总理号召海外侨胞支持祖国建设。雷贤钟的好友——泰国华侨陈而滚当时在海南种植橡胶,其在来信中告诉他海南岛的气候十分适合种植橡胶。
人类种植橡胶的历史其实很久远。1492年远在哥仑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当地居民已开始利用。1736年,法国在世界上首次报道有关橡胶的产地、采集胶乳的方法,欧洲人开始认识天然橡胶,并进一步研究其利用价值。1839年美国人固特异发现了在橡胶中加入硫黄和碱式碳酸铅,经加热后制出的橡胶制品遇热或在阳光下曝晒时,不再像以往那样易于变软和发粘,而且能保持良好的弹性,从而发明了橡胶硫化,至此天然橡胶成为一种其重要的工业原料。
1888年英国人邓录普发明了充气轮胎,汽车轮胎工业飞跃地发展,胶量需求急剧上升。1953年,雷贤钟自己出资带着18名工人回到海南岛考察,走访了很多地区,在走访中,雷贤钟发现,海南的气候满足橡胶种植条件,但当时海南胶园种植的多是产量低的次生品种,且种植技术与海外还有很大的差距。雷贤钟的到来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还成立了华侨侨福垦殖公司。
如何才能把优质的种子带回祖国呢?雷贤钟回到马来西亚就开始了精心的准备,他先是四处搜集优质的橡胶品种,又寻找愿意回国建设的技术工人,还逐步变卖家产,跟马来西亚的官员处理好关系。
雷贤钟及家人在马来西亚家前照的全家福
他的儿子雷德万回忆说,他记得父亲有抽烟、喝酒的习惯,知道回国条件艰苦,在马来西亚就开始强迫自己把烟和酒都戒掉了。 1955年10月30日,“海后”号客轮在马来西亚槟城起锚。雷贤钟带着优质的橡胶种子,还有妻子、10个孩子,一批技术工人出发了。。。。
十几个“行李”木箱中隐藏着特别打包的“绿色金子”。里面有:优良橡胶种子100多斤,芽条200多米,芽接桩300余株。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橡胶品种。回国后,这些箱子成为了雷贤钟孩子们的“陪嫁品”,让他们记住那段光辉岁月。
过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穿南中国海,在海上飘摇七天七夜,终于抵达海口秀英港锚地抛锚。在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工作人员的协调和海关人员的帮助下,雷贤钟携带的橡胶宝贝,以最快的速度全部运抵开荒点的苗圃地。他的孩子们回忆说,父亲在木箱上头带有小白兔做掩护。晚上不时给箱子洒水,后来才知那是给橡胶种子保湿。
也有传闻说,为了以防万一,雷贤钟甚至在脚上割出一个伤口,把优质的橡胶种子藏着里面,回国后,脚上的伤口都烂了。
从马来西亚带回来的优良橡胶品种在雷贤钟的精心呵护和栽培下,成活率超过了80%,就此也拉开了我国高产橡胶事业的帷幕。第一批优良品种的橡胶树在1959年就顺利开割,并且单株干胶的产量是低产橡胶的4倍以上。
1956年,雷贤钟受邀到北京参加了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大会。这也是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接见雷贤钟先生。“你带优良橡胶种子回来,比带金子更宝贵”,周总理给予了雷贤钟高度的认同和肯定。
1958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海南岛,在西联农场接见雷贤钟时指示说:"要多繁殖优良种苗,加快发展我国橡胶事业"。雷贤钟遵照总理指示,同科技人员和工人一起刻苦攻关,对橡胶良种进行精心移植、杂交组合和无性繁殖,终于培育出胶量多、生长期短的86号和600号良种,
后来这些优良橡胶品种还被推广到了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他们迅速改变了我国橡胶生产落后的局面,而雷贤钟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作“橡胶王”。
广东省人民政府为了关心雷贤钟先生的生活,特意在广州给他安排了一套房子供其居住,但他却以“我的事业在海南岛”为由婉言谢绝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雷贤钟被撤职,下放种菜。当时有机会回到马来西亚,他放弃了机会,还常教导孩子们要爱国。一九七八年,雷贤钟平反复职,七十多岁的他常骑着从马来西亚带回来的旧自行车,到生产队检查指导橡胶作业。
雷贤钟于1984年11月病逝,当地黎族同胞用鸣放粉枪的最高礼遇为老人送行!
当然雷贤钟只是众多带回橡胶优良品种的华侨代表之一。据1956年的调查,当时华侨及归侨在海南岛投资建成的大小胶园两千三百二十五家,种胶一百四十多万株。今天,我国已经成为橡胶产业大国,橡胶也从军工领域走进了民用领域。我们生活中有了各种各样的橡胶制品。
但是我们不能忘怀雷贤钟和他的同伴们的辛勤付出。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托举起了民族发展的希望。让我们的祖国迅速崛起和发展,也给了我们安定幸福的生活。生活中的一切美好,都不是理所当然。它们的背后都有很多人在默默无闻地付出。
今天的我们除了怀念和敬重之情,更多的是应该珍惜和爱护。并且沿着他们的精神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