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塑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
“科学”号首次获取近海到西太平洋微塑料样品
2017-11-17 来源:新良 点击
关键词:西太平洋 航次 塑料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16日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17年西太平洋开放共享航次” 项目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本航次中,科考队员首次获得了我国近海到西太平洋的微塑料样品。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慧介绍,微型塑料通过海洋中的食物链,进入到海洋生物体内,并最终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但西太平洋的微塑料观测以前几乎是空白。

  “本航次中,我们获取了25个站点的海洋微塑料颗粒拖网样品,为查明微塑料在中国近海到西太平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运移路径提供了数据资料。”周慧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7年西太平洋开放共享航次”项目首席科学家袁东亮说,这个航次首次获取了拉尼娜期间西太平洋深渊海环境数据。

  “拉尼娜期间,西太平洋深渊海的环境变化一直不清楚。本航次正值赤道太平洋出现异常拉尼娜事件,科考队员获得的深海温度、盐度以及海流的观测数据,对于理解大洋热量平衡和我国短期气候预报等有重要意义。”袁东亮说。

  记者了解到,西太平洋的西边界流黑潮和棉兰老流,内部存在丰富涡旋结构,尺度在几百米到几十公里,对西边界流的动力过程十分重要,但过去一直未能观测到。本航次中,科考队员在国际上首次对这些次中尺度涡旋进行了观测。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3个站位的全水深痕量元素采样,这有助于科研人员了解不同深度海水中钛、铅浓度和海洋污染情况。”周慧说。

  本航次,科考队员共完成了20个站位的温盐深仪调查,22个站位的可抛弃式温盐深仪调查,布放剖面浮标4套,投放探空气球58个,回收了一套连续工作13个月的潜标,并成功布放了物理水文和地质沉积物组合潜标两套。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邮箱:info@polymer.cn
(责任编辑:sh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
  • 相关新闻
  •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