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化工 >> 市场行情 >> 正文
预计201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25万亿
2016-3-3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点击
关键词:出口  贸易总值

    近日,海关信息网《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综述及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年度报告)》,对我国2015年度的进出口贸易及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盘点,对进出口贸易结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对2016年全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速度都作了科学的预估。

    报告认为,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全面步入中低速增长时代。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复苏进程缓慢,新兴经济体整体表现不佳,虽下跌速度有所减缓,但未现反弹迹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实体经济表现疲弱、投资整体下滑,进出口贸易增速进一步回落,出现负增长,我国经济承受较大的下行压力。

    与此同时,报告还对我国2015年宏观经济运行以及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了盘点,对进出口贸易结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大幅下降,但结构正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新兴动力也在进一步积聚:对此,海关信息网从贸易伙伴分析、从区域分析,从贸易方式分析,从企业性质分析,从商品分析等5大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上述5大角度深入分析后,海关信息网年度报告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仍将处于深度调整期,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复苏前景依然不明朗,我国经济处于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时期,仍面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产能过剩及新旧增长动力转换等诸多因素的挑战。受益于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不断推进,以及上年低基数效应,我国进出口增速将有望扭负为正,预计2016年全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约为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其中进口1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出口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

    据了解,此次海关信息网年度报告,整体上分为三大部分,即:2015年经济形势综述、2015年进出口贸易主要特点、以及201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走势研判。

    2015年经济形势综述

    在对2015年整体经济形势分析时报告指出,2015年世界经济整体上步入了低速增长时代、日本经济维持低迷、欧洲经济缓慢复苏。在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总结时报告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结构再调整,增速继续探底的可能;而从中国区域上分析,中国中部地区外贸逆势增长;西部地区贸易同比降幅较大,进口形势好转;东部地区外贸回暖,出口、进口降幅均有收窄。从中国贸易方式分析:一般贸易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加工贸易出现双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外贸易效益小幅提升……部分内容如下:

    在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总结时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但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具体表现如下:

    (1)国内经济增长放缓: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为25年来首次回落7%以下,较三季度环比增长1.6%。

    (2)价格水平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衣着上涨2.7%,居住上涨0.7%。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0%,猪肉价格上涨9.5%。

    (3)工业原料价格低迷: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5.2%,12月份同比下降5.9%,环比下降0.6%。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6.1%,12月份同比下降6.8%,环比下降0.7%。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猛增,具体表现如下:2015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38.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2015年全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3.02万亿元,同比下降13.0%;委托贷款余额为10.93万亿元,同比增长17.2%;信托贷款余额为5.39万亿元,同比增长0.8%;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5.85万亿元,同比下降14.8%。

    201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主要特点

    (一)进出口贸易发展进入新常态,出口先导指数显示未来外贸易出口压力依然较大

    1、2015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出口先导指数显示出口压力仍然很大

    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4.58万亿元,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贸易顺差3.69万亿元,扩大56.7%。从月度趋势来,全年除2月份正增长外,其余各月均为负增长,其中,4月、5月、7月、8月、9月和10月同比下滑幅度均超过8%。

    2、进出口货运量震荡中小幅度上升,进口货运量与贸易额走势持平,出口货运量与贸易额有扩大趋势,价格影响微显

    反映一揽子国际大宗商品综合价格表现的CRB指数不断走低,刷新14年新低,表明大宗商品需求持续低迷,从而导致运载量较大的海峡型船需求大幅下降,12月有世界散装航运晴雨表之称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跌至471,创历史新低。同期,我国进出口货运量为39.47亿吨,同比增加1.44%。

    3、通过贡献率分析发现,机械器具零件等(84章)与贵金属(71章)、针织品(61章)等是拖累出口增长的主要商品。矿物燃料(27章)、特殊未分类商品(98章)和矿砂(26章)等是拖累我国进口增长的主要商品

    出口方面,通过98章商品贡献率分析发现,2015年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85章)与家具、寝具、褥垫、弹簧床垫等(94章)等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商品,两者贡献率合计为86.7%。相反,机械器具零件等(84章)与贵金属(71章)、针织品(61章)等是拖累出口增长的主要商品,负贡献率为167.2%,三者合计导致我国进口下滑3.1个百分点。

    进口方面,贵金属(71章)和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85章)是拉动进口贸易增加的主要商品,两者贡献率合计为25.6%。矿物燃料(27章)、特殊未分类商品(98章)、矿砂、矿渣及矿灰(26章)是拖累我国进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商品,三者贡献率合计为89.1%,三者合计导致我国进口下滑11.8个百分点。

    201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走势研判

    (一)主要有利因素

    1.政策红利的释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2016年政策仍将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权衡,以需求端政策稳增长,为供给端的“调结构”创造稳定环境。

    2.新增长动力的出现。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型商业模式正在快速发展,随着相关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新型商业模式有望成为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新动力。

    3.区域合作的推进。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已成为我国区域化发展的新目标,该目标一旦达成,其巨大的市场规模、经济增长潜力、贸易投资收益将远超过企业地区的一体化协定。

    (二)主要不利因素

    1.全球经济和贸易仍呈放缓趋势。联合国发布的《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调低了0.4个百分点,预计增长率为2.9%。同期,IMF也下调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受此影响,全球贸易也将持续疲软,WTO将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从4.0%微调至3.9%,低于过去20年5%的平均水平。

    2.国际大宗价格仍将低迷中探底。自2015年12月中旬以来,除煤炭得益于季节性需求改善价格暂缓下行外,大宗商品价格仍延续跌势,市场前景平淡,预计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难以扭转低迷的态势。

    3.我国经济和外贸形势承受巨大压力。2016年将是我国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宏观经济指标将进一步回落。一方面存量调整尚未实质性开展,产能过剩没有完全退出,这不仅束缚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的重新配置,也扭曲了要素价格,加剧了工业生产领域通缩,制约了企业部门整体盈利实质性好转。受产能过剩拖累,我国仍将面临进口严重受阻,出口不计成本,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局面;另一方面增量虽然在近几年持续推动取得了明显收效,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力的培育需要较长的周期,难以在近期填补传统力量转型形成的缺口。

    4.民营企业受融资难困扰。为降低社会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在5次下调了基准利率和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点,但2015社会融资规模比去年同期减少12,963亿元。信贷市场长期存在结构性问题,信贷投放不均衡,利率敏感度低的大型国有企业占用大部分信贷资源,而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新兴产业高息很难获得信贷资源,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此外,海关信息网此次年度报告,还对201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走势进行研判。展望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深度调整期,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复苏前景依然不均衡,我国经济增长处于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仍面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分化和下行、产能过剩及新旧增长动力转换等诸多因素的挑战。但受益于政府各项稳增长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不断推进及上年低基数效应,2016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将有望扭负为正。结合博克斯-詹金斯模型,2016年全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约为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其中进口1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出口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邮箱:info@polymer.cn
(责任编辑: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