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帝人、ADEKA于2016年3月11日宣布,发现了通过分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来生长发育的细菌,并查明了其分解原理。这一发现颠覆了PET是自然界无法进行生物分解的物质这一传统说法,有望为开发PET产品的生物循环再利用技术作出贡献。
PET以石油为原料制造而成,广泛应用于饮料瓶及衣类等。但2013年全球的PET树脂总产量约为5600万吨,而循环再利用量仅为PET瓶产量(613 万吨)的37%、PET树脂总产量的4.1%。如果发现以PET为营养源的微生物,便可实现低能源型及环境和谐型的“PET生物循环再利用”,于是,相关研究人员通过此次的研究探索了PET分解菌。
研究人员采集了多种环境样本,将其投入以PET薄膜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多种微生物都聚集在PET薄膜上对其进行分解。并成功从该微生物群中分解出了强大的PET分解细菌。因为这种细菌来源于在大阪府堺市采集的环境样本,所以将其命名为“Ideonella sakaiensis 201-F6株”。此次研究发现,201-F6株可以分解PET,并以此为营养源进行繁殖。
研究人员对该细菌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一个酶的基因序列,这种酶与以前发现的可以加水分解PET的酶类似。对其基因产物——蛋白质进行功能分析后发现,这种酶具有加水分解PET的能力。而且还证实,这种酶与以前发现的PET加水分解酶相比更喜欢分解PET,而且在PET构造坚固的常温下也具有很高的分解活性。研究人员将这种酶命名为“PETase”。゚
而且,研究人员还注意到了PETase的一个特性,那就是对PET进行加水分解后,主要生成MHET(对苯二甲酸单分子与乙二醇单分子脱水缩聚形成的化合物),除此之外不再进行其他反应。研究人员认为其中可能存在MHET加水分解酶,于是便对201-F6株进行了完整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发现,与 PETase类似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对MHET进行迅速加水分解的能力。研究人员将这种新酶命名为“MHETase”。
研究人员从这些结果中发现,201-F6株可利用PETase和MHETase两种酶,将PET有效分解成对苯二甲酸单体和乙二醇单体。生成的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会被含有201-F6株的很多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利用生物分解PET的方法与化学处理方式相比,不仅能源消耗小,而且更加环保。此次的研究成果已刊登在3月10日(美国东部时间)发行的科学期刊《科学》(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