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石化 >> 市场行情 >> 正文
中石化湛江项目瘦身 国内成品油出口将大增
2016-11-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点击
关键词:成品油  中石化
  “中石化已经确定将其中科湛江东海岛项目(简称中科项目)进行瘦身,从原15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的总体方案变成中科炼化炼油规模1000万吨/年,乙烯规模80万吨/年。”11月8日有广东油气行业人士透露。
  对此消息,记者向中石化有关人士核实,多位中石化人士都表示默认。
  安迅思中国研究中心总监李莉介绍,之所以中石化有这样大的变化,是为应对未来华南乃至全国市场的竞争态势。“算上中科项目,未来5年,华南地区可能还将增加近3000万-4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包括中海油惠州炼厂二期、中石化海南炼化扩建、中石油和委内瑞拉合资的揭阳项目(简称中委揭阳项目)以及来自中化泉州等可能的动向,除非华南地区需求强劲增长,否则对炼能的消纳确实存在一定的压力。不过目前来看,上述项目都倾向于炼化一体化的化尾路线,考虑到了成品油市场未来可能的竞争压力。”她说。
  11月4日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发文,称经国务院批准,将从11月1日起提高成品油(汽油、柴油、航煤)等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至17%。
  “未来国内成品油将大幅增加,因此出口将会大幅增加,而国内税费比较复杂,因此国内将对石油企业的出口进行调整”,有石油央企专家坦言:“不论是石油央企还是地炼,其成品油出口都会全额退税。”
  中科项目瘦身
  中科项目位于广东湛江,最初的2005年有中石化和科威特石油共同投资90亿美元,在广州南沙新建炼油化工基地,后因当地居民不同意,因此2009年中石化和科威特石油宣布,将这个项目建在广东湛江。
  据说,中科项目早在几年前就获得中国环保部环评批复,总投资约600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15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主要生产柴油、汽油以及航煤,同时配套10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能力,还曾规划二期扩张至2500万吨/年规模,被称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合资炼化项目。
  然而中科项目一直没有开建。
  今年7月20日中石化明确提出建设茂湛炼化一体化基地,其中中科项目作为茂湛炼化一体化基地的一部分。
  截至8月底,中科项目场平已完成81.9%,厂区道路完成28%,码头工程围堰疏浚吹填完成59.7%。
  但业内专家对华南地区炼能消纳表示担忧。据李莉介绍,目前华南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炼化基地之一,中海油惠州炼厂二期、中石化海南炼化扩建中委揭阳项目以及来自中化泉州等项目,其每个炼油能力都是1000万—2000万吨/年。
  “中石油已经确定,其中委揭阳项目的开建时间延期。”那位石油央企专家说,“因此中科项目瘦身也就可以理解了。”
  据7月湛江市委书记魏宏广称,中科项目应共同务实高效推进前期工作,确保炼化项目年内全面动工建设、尽快建成投产。
  成品油出口将大增?
  其实,国内炼化企业产能过剩已经不是一个秘密了,2015年后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都出现了成品油的出口。
  此次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发文,从11月1日起提高成品油(汽油、柴油、航煤)等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至17%,成品油“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在时隔十一年后,不仅恢复增值税退税,而且得到了以前从没见过的“全额退税”的重大利好。
  “未来所有石油企业都可能很快推动中国成品油‘进料加工’贸易大行其道,不论是央企还是地炼。”那位石油央企专家说。
  11月8日海关总署表示, 10月份中国成品油出口407万吨。今年1-9月中国柴油累计出口1079.22万吨,同比大涨148.14%。汽油出口量达693.11万吨,同比上涨72.26%。
  值得注意的是,9月汽油出口量同比上涨37%至84.1312万吨;而9月柴油出口量同比猛增44%至160万吨,创下了柴油出口以来的最高纪录。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以前国内的石油供应比较紧张,国家不鼓励出口,在退税方面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措施。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改变,例如柴油国内供给大于需求,可以通过退税,改善企业利润,鼓励柴油出口。
  据了解,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材料由外商提供,即不需付汇进口,成品由外商销售,经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加工贸易,即纯粹的代加工出口贸易;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材料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成品由经营企业自营外销出口的加工贸易。
  “出口退税政策总体上来说是为了鼓励国内生产制造业;而对贸易商来说,短期内并不会放开出口资质和配额;同时,已经出厂在市场上流通的成品油价格中已经包含了消费税和增值税等多种税赋,没有相关的退税和免税鼓励政策,纯粹的一般贸易出口并不可行。”李莉说。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邮箱:info@polymer.cn
(责任编辑: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