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台家具新标准禁止溶剂型涂料
2016-11-17 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次
关键词:溶剂型涂料 水性漆
油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主要有甲醛、苯、TVOC等。TVOC即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苯、甲苯、对二甲苯等。它不仅是PM2.5的前体物,而且是光化学污染的主要成分。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重点行业包括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
由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主导的“深圳标准”(家具类)之一——《家具成品及原辅材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日前已经通过深圳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实施。“深圳标准”(家具类)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7年5月1日起将全面禁止使用溶剂型涂料和溶剂型粘剂在深圳地区使用。
溶剂型涂料是什么?为什么要禁止使用?对消费者来说,怎么才能辨别家具是否使用了溶剂型涂料?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为何要禁止溶剂型涂料?
“溶剂型涂料主要包含了有害有机溶剂。”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介绍说。
溶剂型涂料中使用的有机溶剂是什么?为什么要禁用呢?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秘书长张仁介绍说,建筑涂料根据稀释剂的不同,分为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是以有机溶剂为分散介质制成的建筑涂料,大多以甲醛等作为稀释剂,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主流的涂料,其主要品种也被我们称为油漆。
目前,家具行业所用涂料和胶粘剂主要类型为溶剂型,占比约为95%,溶剂型涂料中所使用的稀释剂大多对人体有毒有害。尤其是溶剂型涂料在固化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毒的有机溶剂,人体若长时间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
溶剂型涂料中的有机溶剂除了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彭应登解释说:“有机溶剂挥发后成为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前体物,是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来源。”根据中国涂装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涂料涂装业每年向大气排放的VOCs总量约为430万吨,其中油漆占比约98%。禁止使用溶剂型涂料可有效减少深圳市VOCs排放量40%左右,降低光化学污染程度与范围。
尽管溶剂型涂料对人体和环境不友好,但是由于其能够提供范围很宽的溶解力,使溶剂型涂料的高分子成膜物老化性强、附着力好、涂层光洁,耐磨性、耐酸性、耐水性等性能较好,因此,溶剂型涂料在很多领域仍被广泛使用。
用什么代替溶剂型涂料?
既然溶剂型涂料有很多缺点,那用什么来替代它?一种新型环保涂料——水性漆,有望成为油漆的替代品。
张仁介绍说,水性漆是通过高分子重新聚合、零醛零苯的高科技新材料。水性漆与油漆的本质区别就是水性漆使用的溶剂是水,油漆使用的是有机溶剂。
彭应登告诉记者:“水性漆与油漆相比,不含有机溶剂,所以也没有VOCs排放。”因此,与油漆相比,水性漆具有低甲醛、低刺激性气味、环保等特点,目前全球都在推广水性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性漆使用率已经高达80%以上。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000亿元的家具消费能力,是全球最大的家具消费市场。如果都使用无毒无味、健康环保的水性漆,将彻底解决溶剂型涂料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减排大量VOCs,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张仁指出:“家具行业更应该强制使用水性漆,淘汰传统油漆。”
尽管水性漆比油漆更具环保性,但是市场认知度却并不高,相对较高的成本和喷涂工艺要求阻碍了水性漆的市场普及程度。水性漆家具成本比油漆家具成本要高30%~50%,加上不只是涂料的替换,还涉及到生产线改造以及产品变更,需要投入上千万资金,同时至少历经两年才能完成全线改造。因此,很少有商家愿意生产水性漆家具。目前我国水性漆家具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
为了推广环保水性漆,2015年7月1日,北京市正式实施《木质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动油漆退出市场,要求2017年将对家具生产企业进行验收,以此减少大气污染物和挥发物。2017年,深圳市人居环境委也将重点推动家具行业“油改水”转型,加大扶持和检查力度,拟出台政策为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加速推进水性漆应用,力推“油改水”等环保工艺发展。
如何分辨水性漆?
那如何才能分辨家具是否使用了水性漆呢?彭应登指出:“对消费者而言,辨别油漆还是水性漆,主要是通过气味。水漆一般无刺激性味道。”
张仁介绍说:“普通消费者可以采用多闻、多看、多问的方法来识别水性漆和油漆。”
多闻,就是闻气味。油漆会散发出大量刺激性气味,可能会刺激眼睛和鼻粘膜,让人流眼泪,鼻子不舒服,有的还可能导致人体过敏。而水性漆则无毒无味,不含有害化学物质。
多看,就是看标识。有些油漆通过添加香精或者使用低味材料实现无气味。消费者选购时一定要多看产品相关环保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其次,水性漆涂层比较薄,仔细看或者抚摸可以感到木材本身纹理,涂膜也比较软。而油漆的涂膜非常光滑坚硬。
多问,就是问销售。在购买时多问销售人员生产商的资质、涂装情况等,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销售的产品。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邮箱:info@polymer.cn
(责任编辑: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