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产业结构决定化工品走势分化
2015-6-2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点击
关键词:化工品  原油价格

  2011—2014年上半年,化工品的走势出现了严重分化。由于产能过剩,PTA、PVC开启单边下跌行情,而塑料、PP自给率较低,加之产能集中度较高,价格几乎在固定的区间运行。2014年下半年,原油价格大幅下挫,化工品遭遇一样的命运,价格基本上被腰斩。然而,进入2015年,化工品价格走势再次分化,这从期货合约排列上可以明显看出来。PTA、甲醇呈现正向排列,而塑料和PP远月合约贴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化工品各品种的产业结构不相同,且煤制化工对于品种的影响也不相同。

  产业结构不同,基本面出现分化

  1992年,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变。随着效率的提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济总量较小,需求的增加对于化工行业供需格局的影响相对有限,化工行业基本上能够实现自给自足。2000年,经过近十年的积累,经济总量达到99776.3亿元,较1992年上升3倍多。此外,我国加入WTO,贸易总额大幅上升。在内需和外需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化工品逐渐供不应求,自给率逐渐下降,化工品价格逐渐攀升,企业利润丰厚。在利益的驱使下,国内化工品装置开始大面积投产。但是,由于化工装置从审批到正式投产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加之大型化工企业往往具有国企背景,在投建时更多考虑的是地方利益,对于市场未来供需格局的考虑较少,造成了化工产能在2010年前后出现了集中投放踩踏,自给率大幅攀升,基本面由之前的供给不足变为供给过剩。

  具体到化工品种上,产能格局也不同。塑料和PP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石油和中石化,市场竞争较小,自给率较低;PTA和PVC行业,民营资本比重较大,竞争激烈,产能过剩严重。目前来看,PTA、PVC的自给率在98%以上,可以认为能够完全自给。考虑到国内对产能过剩行业准入制度审核严格,PTA、PVC产能进一步增加的概率较低。

  煤制烯烃兴起改变化工品供需关系

  我国进口的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途经地区局势往往不稳定,这给我国的原油进口带来了不确定性。此外,国内油层距地表较深,储量也较少,原油开采成本较高。为了摆脱能源对于经济增长带来的不确定性,用煤化工部分替代油化工应运而生。

  目前,煤化工替代油化工的前沿是煤制烯烃,这也是煤替代油的核心领域。煤制烯烃主要是用甲醇来生产烯烃,它将对国内化工品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也决定了未来甲醇的需求会大幅提升,烯烃的供给会增加。从供需格局来看,甲醇的驱动是向上的,而塑料和PP的驱动是向下的。

  笔者认为,2014年下半年原油价格的暴跌加速了化工品的分化,后期由于供需格局不同,走势强劲的塑料和PP将重心下移,而处于低价区的PTA和甲醇有望“展翅高飞”。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