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塑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产首套大型聚碳酸酯装置正式投产
2015-4-2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点击
关键词:碳酸酯  市场应用

   我国国产首套大型聚碳酸酯装置已经正式投产,改写了国内无万吨级以上自主工业化聚碳酸酯装置的历史。并且该装置还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和环保的非光气酯交换法工艺。

   据《浙江日报》报道,该装置位于镇海石化工业园区,是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的项目。该公司隶属于国企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宁波镇洋化工发展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作为全国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省级重点工程,这座年产10万吨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规划30万吨/年,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规模为10万吨/年,总投资18.5亿元,可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副产2.9万吨丙二醇。2014年底项目工艺流程全部打通,2015年1月份产出合格产品,3月底实现满负荷生产,4月初全线达标达产。

   该装置每年能消化3.6万吨二氧化碳,再辅以周边石油化工企业的副产原料,生产出10万吨聚碳酸酯树脂。

   据报道,我国是聚碳酸酯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年增速8%到12%。我国目前对聚碳酸酯产品的年消费量大约180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0%以上。

   该报道称,我国聚碳酸酯装置主要集中在跨国化工企业,由外企投资或中外合资,年产能为进口量的30%左右。2014年国内跨国公司分支企业实际产能仅49.5万吨,进口达到150万吨。而国内本土企业的聚碳酸酯项目,由于装置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处于低端边缘。

   据悉,浙铁大风的装置采用了"中外联合设计、系统集成,关键设备国际采购,逐步提升设备国产化率"的发展模式,即在优化组合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自制工艺路线,实现集成创新。产品质量达到了世界行业龙头企业水平,而且装置和工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行业巨头的垄断。

   而令人吃惊的是,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技术总工年仅31岁。

   该项目已经申报12项专利,其中7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5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同时获得政府各级奖励6165万元,包括国家发改委产业振兴专项扶持资金5597万元。

   该报道还强调,聚碳酸酯生产工艺主要有光气界面缩聚法、传统酯交换法、完全非光气酯交换法这三种,外企在国内投资建设的装置均采用前面两种工艺,在三废排放和残留危害等方面还无法做到"零污染"。

   尽管目前本土聚碳酸酯供应不足,但一批合资、合作的聚碳酸酯项目正在国内密集开工,上海拜尔、福建环球、烟台万华等多个项目将在近两年内投产。产能的投放,在缓解产品依赖进口的同时,有可能带来供应过剩的难局,因此亟待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产品档次及附加值,扩大市场应用。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