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制革行业产能过剩、环保不达标、行业不规范成为主要问题,受国家政策影响,未来制革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走绿色生态之路,是合成革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近期,福鼎合成革,就行进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
靠拢国际标准
11月4日,坐落于福鼎市龙安工业园区的万丰革业有限公司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着把合成革的外包装上,贴上英文字母的标签。
“这是出口国外的合成革。”在董事长陈时尧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出口合成革经一番严格校验后最终完成包装的过程。
近年来,万丰革业另辟蹊径,成为福鼎唯一一家出口型合成革生产销售企业,专业开发生产可供出口的中高端产品,其产品达到欧盟标准。2014年,公司实现国内外销售额4亿多元。
陈时尧说,目前全国合成革企业500多家,每家企业年产量约3000万米,全国合成革年产量约可达150多亿米,国内市场已饱和,想把企业办好须走向国际市场。“用于出口的合成革一般都要求达到欧盟标准,该标准仅环保检测方面要完成163个检测项目,在环保要求上比国内客户的要求严格许多。正是这些标准,让不少想‘走出去’的企业望而却步。”
为让福鼎合成革走出国门,万丰革业一方面积极对接国际合成革大型展会,积极与国外科研机构以及高端客商交流,获取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把握国际合成革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着力打造一支独立的外销市场团队,了解和生产符合国际客户需求的产品,实现订单化生产。
事实上,福鼎越来越多的合成革企业正在自加压力,瞄准国际市场,用更高标准规范生产。
生产力求清洁
福鼎合成革产业始于2005年,是福鼎工业首个过百亿元产值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已发展合成革及配套企业52家,拥有干法线86条、湿法线94条、植绒线17条,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制鞋、服装、箱包、家具、体育用品、汽车装饰等领域,出口贸易值占总销售额的30%,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
然而,合成革生产过程中所伴生的污染问题也屡受诟病。如何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为此,福鼎制定《合成革产业转型升级清洁生产规划》,一手抓污染防控,全面推进生态环保型清洁生产的实施;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合成革产业向创新型、环保型、生态友好型产业集群“绿色”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是这行业的一大趋势,我们须赶早走前头抢机遇。”福建华夏合成革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华林说,自2009年起,华夏合成革投入100多万元整改,先后配备DMF废水废气回收处理装置、500万大卡锅炉烟道余热利用等整套环保设施,从各方面着手清洁生产。
在华夏合成革的示范带动下,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清洁生产的行列中。
近年来,福鼎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在龙安、文渡两个合成革集聚区分别建立污水处理厂;总投资4800万元的龙安合成革固废处理中心项目及总投资8.2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正加速推进;污水、废气、固废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日渐完善;同时配备在线监控设施,严格监管。
发展生态产品
在严把污染防控关口的同时,开发无溶剂、水性合成革产品,发展生态功能性合成革,也成为行业共识。
“走绿色生态之路,是合成革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企业不跟上,只有被市场淘汰。”福建五龙超纤有限公司行政副总姜祥鹏说,从2013年底以来,企业斥资1000多万元改造及添置了先进生产设备,适时开发透气性强、柔软度好的仿超纤合成革产品。目前,这一产品生产比重已占企业合成革产品的40%左右。
华夏合成革也主动与浙江优耐克等企业合作,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仍舍得投入,采用新工艺与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实验开发水性面层与水性贴合层的EP生态家具内饰革等环保生态产品,并投入小批量生产,市场反响积极。
隆祥皮革有限公司运用新工艺开发的水性汽车内饰革产品目前也已投放市场,产品附加值提高至少20%。
同时,福鼎市政府、省级福鼎工业园区还与中塑协、世界500强企业德国拜耳公司等知名企业及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初步达成战略合作框架,通过运用水性无溶剂原材料、环保技术,转化科技成果、订单式生产,进一步引导合成革企业“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