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5中国企业绿色发展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环保清馨奖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绿资本 新势力”为主题,聚焦PPP模式、“互联网 ”、上市融资、金融创新等热点话题,桑德环境、碧水源、清新环境、万邦达等多家环保领域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展开对话。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环保产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在加大兼并重组的同时,环保领域的细分市场将成新的“角斗场”。
企业加速“跑马圈地”
“‘十三五’规划强调有质量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中国的环保产业大有前途。
今年6月,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表示,每年中央政府的大口径财政预算是环境保护大概在2000亿元左右。“大气十条”预算投资1.7万亿元,中央财政第一年大概投入50亿元,第二年投入100亿元,今年将投入125亿元;“水十条”今年中央财政投入大概135亿元。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之一就是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其中,环保等新兴产业被寄予厚望。有人估计,需要投入十几万亿甚至20万亿元才能基本解决“十三五”的环保任务。
在如此巨大的环保市场面前,企业早已蓄势待发,尤其对于一些大型环保企业而言,兼并重组动作频频,PPP推进步伐明显加快。
万邦达董秘杜政修说:“今年新的环保法出台,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严的监管环境,从经济上到环保的新常态,都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各类法规的出台给环保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大环境,众多公司投身到这里,很多创新型的小微企业也纷纷进来。”
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环境及公共事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姚晋新介绍,九鼎现在有个针对环保的商业计划,在全国范围联合数百家中小型服务类企业整合成一家系统上市公司,大概市值在200亿~300亿元。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振国介绍,现在做得比较成功的项目有近100个,都是采用PPP模式,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分子公司大概有三四十家。碧水源签订的合同金额超过100亿元。
谈及治理模式,杜政修表示,万邦达在探索PPP、第三方治理等模式,策略上还是坚持“技术 解决方案”以及与社会资本广泛合作。
据了解,去年底到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多部门已经围绕PPP下发过近十份文件,环保企业通过PPP模式“跑马圈地”步伐明显加快。
环保融资问题成焦点
从环保行业近三十年的市场化改革来看,目前基本进入一个发展的形势,姚晋新表示,“环保行业产品已经定位于七大产业之首。”
在环保产业中,传统市场已经瓜分得差不多了,但是很多细分领域在不断进化,比如资源的二次利用,未来可能成为新的焦点。
对于环保企业而言,加快产业发展必须过“融资关”。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绿色金融的资金需求规模将在14万亿-30万亿元,最少年均融资规模约为3万亿元。
杜政修坦言,现在尤其是PPP模式开展以来,企业感觉到资金压力非常大,解决起来也并不顺畅,不管信贷还是资本市场融资都需要时间。
好在,企业融资渠道在完善。清新环境董秘蔡晓芳介绍,近年上市渠道多了,对环保企业在融资方面有一些新政策,融资环境比前些年好多了。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作为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详细阐述了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包括:推广绿色信贷,加强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建设,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建立绿色评级体系以及公益性的环境成本核算和影响评估体系,积极推动绿色金融领域各类国际合作等。
不仅如此,近年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银行业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59万亿元,其中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较年初增长15.67%,达到6.01万亿元。
桑德环境董秘马勒思表示:“后续的公司在发展阶段中可能需要更大背景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有专家认为,从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产业资本主导的时期已经开始进入金融资本融合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