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仪器仪表 >> 行业动态 >> 正文
浅析如何加强环境监测技术
2015-10-1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点击
关键词:环境监测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环境保护事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监测工作作为我国环保工作各个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定要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要提高监测站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环境监测体系,并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质量,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从而实现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的。本文主要对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网络体系等作了简要的介绍。

一、环境监测的相关概念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环境监测是以环境分析为基础,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和描述环境状态与演化、科学预报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来说,环境监测技术主要表现在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上,以获取监测数据,最后综合于统一的监测系统。其监测对象分为空气、土壤、固废等,对其监测数据予以统计处理、综合分析。同时尽可能灵敏并及时搜集环境质量变化的信息和对人体健康有无异常影响的信息,在分析、评价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尽早地采取具体有效的行动,以保护人类正常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体系。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环境监测的过程如图1所示。

(一)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在当今这个环境保护逐渐提上日程的时期,环境保护正在朝着定量化的管理方向发展,对环境监测技术的依赖日益增强。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环境的监测。具体来说,第一由于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和严重,对环境监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第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得到迅速发展。所以,在进行保护环境的措施中,一定要保证收集足够的环境数据信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发挥保护环境的最大效果。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

  只有建立可靠的监测系统才能增加监测数据的科学性,才能保证监测部门的正常工作,监测对象的信息是通过监测系统的数据表现出来的。为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污染物及其浓度(强度)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追踪,掌握污染物的来源、扩散、迁移、反应、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变化规律;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订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与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三)环境监测对象

  环境监测按监测介质对象划分,可分为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噪声振动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热污染控制监测等。下面对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等作简要的介绍。

  1.大气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是监测和检测大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含量,目前已认识的大气污染物有100多种,这些污染物以分子和粒子两种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分子状污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总氧化剂,卤化氢以及碳氢化合物染物 粒子状的监测项目主要有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等。粒子状污染 物的监测项目有然降尘量及尘粒的化学组成等。大气污染的浓度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监测大气污染的同时还需测定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2.水质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的监测对象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地下水)、各种各样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主要监测项目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水质污染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镍和有机农药、苯并芘等。除上述监测项目外,还应测定水体的流速和流量。

二、环境监测网络

  环境监测工作是综合性科学技术工作与执法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体。环境监测网络既具有收集、传输质量信息的功能,又具有组织管理功能。目前,国内外关于监测网络的建立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要素型,即按不同环境要素来建立监测网络,如美国国家环保局的监测网络即为此种类型。美国国家环保局设有三个国家级监测实验室(大气监测研究中心,水质监测研究中心,噪声、放射性、固体废弃物及新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负责全国各环境要素的监测技术、数据收集处理工作;二是管理型,即按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网络,我国环境保护系统的监测网络即为此种类型。监测站按行政层次设立,测点由地方环保部门控制。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络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要素型”监测网络和“管理型”监测网络,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

三、我国环境监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过程当中起着良好技术保障作用。然而综合观察我国目前环境问题的现状以及环境保护具体工作情况上来看,我国应当继续以保护国家环境的目标与计划作为指导,按照环境保护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全面的提高监测技术从而为环境的保护工作有效地提供技术保障。其中还需进一步发展环境监队伍的综合素质。吸纳、培养顶尖的专业化技术型人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环境监测发展的首要任务。

  1. 随着当今工业的开发与发展,大批化学物品等有机污染物已经逐渐成为了目前环境污染中的主要的污染源,为此,有关应当有针对性的建立起一个有效地监测方案,然后开展研究整治工作。还需要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分析,应当强化对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据相关调查表明,监测技术应向着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首先,应当大力地发展多项监测技术,从而适应不同污染程度的监测需求。然后,由于生态监测属于新兴的监测技术,因此需要对其加强研究,从而实现突破性的进展。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的借鉴世界上先进的专业技术经验,从而提高我国的相关技术水平。最后,争取充分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与成果,为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做出贡献。

  2.应当注重相关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制与创新设计工作,并且保证设计仪器的实用性。因为水类污染以及空气类污染问题的逐步恶化以及难以控制的特性,为此必须强化对自动化的便携式监测仪器等的开发或研制,有利于加强对水、空气污染现象的自动检测与连续分析。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一些重点污染地区或者是突发污染事故的监测研究。一方面,不仅要做好在突发污染事故之前的预防工作,还要在事故过程当中的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监测工作,以及事故后的评价与恢复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求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强化检测与调查工作,并相应地作出防治措施。

  3.环境监测管理应当朝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进行发展。这是因为实验室管理系统对环境监测而言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的准确性以及自动化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掌握以及完善在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国家和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履行统一、高效的环境监测行政监督和质量管理职能,国家和区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技术中心加强质量控制技术支持、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全过程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程序,从而构建起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克服我国现有质量管理的不足,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和可靠,适应科学化、信息化、定量化、法制化的环境管理需求。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x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