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单套最大煤制乙二醇项目“探营”
2015-1-5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点击
关键词:煤制乙二醇

   近年来,随着聚酯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乙二醇消费量大幅增加。最新消息显示,目前我国在建拟建煤制乙二醇项目有20个,年产能达250万吨。其中,贵州黔希煤化工年产30万吨煤制乙二醇属项目在建。近日,记者探访了这家企业。

   站在7层新办公楼顶上俯瞰,即将投产的黔希煤化工年产3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建设工地尽收眼底。

   3年前,这里曾经是荒山乱石。在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群部部长蒲鉴眼里,这里变化确实很大,厂区内鳞次栉比的高塔与周围的山野形成鲜明对比。

  “刚来的时候租住在县城,10来公里的路程坐车往往要近一个小时。”蒲鉴说,当时道路很差,现在从县城到公司只要10分钟。

   据蒲鉴介绍,当初选择厂址时,是被黔西县党政领导的诚意所打动。当时总公司领导到贵州考察,最先到的是毕节市其他几个县。经过多方考察,认为都不理想。正当考察组准备返回河南时,车被黔西县领导堵住,请求考察组一定到黔西县看看。

  “考虑到黔西县资源、交通、环境等综合因素都比较符合煤制乙二醇项目,最后决定选址黔西县。”蒲鉴介绍说,从项目前期开始,黔西县政府就专门派出工作组为项目服务,解决困难和问题。

   2010年12月26日,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由河南省国有控股运营有限公司对新希望公司持有的黔希化工100%股权收购后,开始在原来的基础上技改建设年产30万吨乙二醇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059亩,计划总投资为54.37亿元。

单体最大

   据蒲鉴介绍,项目建成后年产30万吨乙二醇,年产值可以达到30亿元,解决就业1000多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8.1358亿元,目前各项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各类设备陆续运抵,正在组装调试,2014年12月实现机械竣工。

   公司副总经理张振基,是最早进入项目的人之一。据他介绍,为了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合理利用贵州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实现由煤向精细化工产品转换、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河南省国有控股运营有限公司几经考察,选定了在黔西县实现这一重点战略项目。

   “项目主要工艺由日本宇部引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套煤制乙二醇生产装置,具有生产成本低,技术先进,综合能耗低、安全、环保等优势,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科技项目。”张振基介绍说,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年产乙二醇30万吨,年利税总额8亿元左右。此外,还可年产硫酸4.12万吨、前馏份432吨、杂醇油8992吨、轻馏份13440吨、重馏份6048吨、DMO重组份5336吨、粗DMC 17576吨。

   目前,项目备案、环评、用地、用地规划许可、危化品安全审查意见、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工程规划许可等已经完成,正在完善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和节能评估手续。

   蒲鉴介绍,项目外部原水管线已经与园区给水管线完成碰头,准备展开水压试验;110KV电源架设已经完成,正在内部调试;厂前区建筑工程与生产辅助区建筑工程已全部完工,装置区地下主管线已经完工,装置区与主管线的连接施工仍在进行,主装置地面土建工程已完工,所有设备材料采购订货均已完成,各装置主要设备已经全部到达现场并完成安装,目前正在进行附属设备及管线的安装、仪表控制箱、电气电缆及阀门的安装正在进行。

企业担忧

   虽然离正式投产只一步之遥,但对于黔希煤化工等公司高管来说,从长远打算,担忧的问题还有不少。

   首先是煤炭资源配置问题。如果正常投产,每年预计用原料煤和燃料煤130多万吨。

   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常国振认为,在目前煤炭市场疲软的情况下,煤炭供应问题不大。一旦煤炭市场回到“黄金十年”,煤炭供应就很难保障。“我们很希望有自己的煤矿,确保煤资源供应”。

   第二个担忧是电力供应问题。作为“四个一体化”重点项目,黔希煤化工希望将项目纳入毕节市直供电试点企业。“如果项目能进入毕节市首批直购电试点企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据测算,黔希煤化工项目每年正常生产所需电6亿多度。“这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

   常国振担忧的第三个问题是中长期水资源问题。据了解,目前黔希煤化工的取水点是沙坝河水库。预计黔西电厂二期工程将于2017年建成投产,两家企业都同在一个取水点。“不可避免会出现争水的局面。”所以,黔希煤化工考虑从樱桃坪水库取水的方案,希望加快樱桃坪水库的施工建设进度。

  “打造一个公司科技创新平台,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据了解,黔希煤化工引进的是国外技术和设备。为了在未来生产过程中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使企业在推进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新产品开发、设备点检与维护等工作中发挥出积极作用,为公司的高技能人才搭建起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发广大职工钻研技术的积极性,公司拟整合内部资源,利用现有土地合理布局,成立黔希化工科技创新工作试验基地。

  “我们不能重引进轻消化,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远发展。”常国振说,通过这个科技创新平台,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套完善的技术创新导向机制,充分挖掘潜力,发挥技术人员的主力军作用,强化员工对技术研发方向、研发路线选择的自主性选择,引导企业员工围绕煤制乙二醇工艺技术的消化吸收、乙二醇下游产业链中的关键、共性、前瞻性技术,三废利用等进行开发和研究。为此,希望有关部门在规划审核、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面能予以大力支持。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