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7日,美国AOAC官方网站消息:2013年3月7日 (马里兰州盖瑟斯堡市)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 INTERNATIONAL)将2014年度哈维·威利奖(Harvey W. Wiley Award)授予庞国芳研究员,以表彰他在分析化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庞国芳研究员将在第128届国际AOAC年会暨博览会开幕式上接受该奖项-AOAC最高科学荣誉奖,并将在哈维·威利奖研讨会上发表获奖演讲。第128届国际AOAC年会暨博览会将于2014年9月7日至1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市举办。
庞国芳研究员现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此次获奖,不仅体现了国际AOAC对他所取得的突出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是对中国研究与应用AOAC方法所做贡献的高度认可。自1985年起,他一直在农产品和食品检验领域工作,长达30年,特别关注农药和兽药残留方面的研究。他带头研究建立了一套检测体系帮助中国蜂蜜、鸡肉和糙米进入全球市场。他还组织领导了国际AOAC协同研究,并建立两项国际AOAC方法。最近,他正在开发一种一次样品制备、同时检测水果和蔬菜样品中1138种农药残留物及其他污染物的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方法。
庞国芳研究员领先成就包括:
开发了国际AOAC方法——同时测定农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多残留气相色谱法(Official MethodSM 998.01)。
开发了国际AOAC方法——监控鸡肉中的氯羟吡啶兽药残留液相色谱法(Official MethodSM 2003.04)。
开发了中国蜂蜜中300多种农药残留测定方法,包括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证明“中国”蜂蜜实际上来源于中国的花粉。
开发出中国第一个用于农产品中1000多种农药残留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列高通量方法。
组织11个国家和地区30个国际实验室参与国际AOAC协同研究,开发了茶叶中653种农药多残留高通量分析技术。
此外,他有10部食品安全科技专著在国内外出版,发表论文100多篇。
庞国芳研究员2007年荣获国际AOAC Fellow,1998年和2003年荣获国际AOAC组织颁发的国际AOAC合作研究奖、国际AOAC副仲裁奖和国际AOAC研究导师奖,2013年度AOAC ERP评审专家奖。自1994年起,成为AOAC会员。
每年颁发的哈维·威利奖是国际AOAC最负盛名的科学荣誉奖,以表彰那些在推进分析方法技术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设立于1956年,用于纪念国际AOAC的创始人、被称为“纯正食品和药品法之父”的Harvey W. Wiley(1844年10月30日-1930年6月30日)。庞国芳院士是设立此奖以来第58位获奖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
非凡的职业生涯始于勤奋刻苦的工作
庞国芳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农民的儿子。他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中学(等同于美国的高中)的学生,此前甚至连电灯都没见过。50多年后,他主持研究了一系列检测技术,从而使中国的蜂蜜、鸡肉和糙米在国际市场获得认可,同时,他成功组织了三次AOAC协同研究,三项技术研制成AOAC公定方法。最近又研发了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方法,采用一次制备水果和蔬菜样品,同时测定多达1138种农药残留和其他污染物。
庞国芳的人生之路并非坦途。他非凡的职业生涯始于勤奋刻苦的工作,始于母亲的人生教导,还有他承认他也曾是年级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
那年他11岁,刚刚读完了小学四年级,当时在中国分成初小和高小学制。他通过翻译说,在升高小时,由学校统一将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张榜公布于墙报栏里,最后一名还要打上一个用毛笔画的大红钩。他说:同学们戏称是“扛红榜”的。
那一年,张榜公布的那天,他发现自己竟然“扛红榜”了。“我觉得脸涨得发烫,心怦怦跳,身上冒出了大汗,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害羞”。尽管分数垫底,但他还是被允许升入高小。他说:“我还是幸运者”。
升入高小后,一个叫高凤兴的老师开始给他授课。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注重实际应用,因此激发了这个11岁孩子的想象力。庞说:“从此我的学习成绩和过去相比已判若两人”。
同时,农村生活还是以农活为主。秋收时,学校放3个礼拜的假期,所有不同年龄的学生都到田地里帮助干活。当大人们收割庄稼时,庞的主要任务就是捡拾丢在田里的秸秆,用来生火做饭和烧热“火炕”过冬御寒取暖。
最初,对庞国芳来说这只是一桩农活儿,但是到后来他起得愈来愈早,这样才能给家里捡更多的秸秆。到假期结束时,也就是那个他有了新老师并且培养了日渐成熟职业道德的关键一年,他捡到了那么多的秸秆,足够一冬烧饭还有富余。他的父母说:“咱这一冬享福了”。
他从母亲那学到的另外一课是,保留好旧作业本,而不是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扔掉。他说这样做,可以温故知新,看到自己的进步。
他说中国古代有句名言:“以己为镜,可以知功过”,这样可以促进自己学业的进步。
1957年庞国芳考上了初中,成为全村第一个中学生。为了上中学,他来到了一个离家20公里的小镇。在那里,他再一次显示出性格刚强的一面。一个寒冷的冬天,他负责的一项任务是定期更换粉笔写的黑板报。这项任务耗时冗长,他的手被冻得无法握住粉笔,只好和另一个同学轮流书写。曾经有两次他的手被冻伤,但是他像一个好记者一样,从来没有耽搁过。
与此同时,1961年初中毕业时,他的一篇作文被评选为9个毕业班(约500人)中最佳作文,他写的一首诗歌还在当地杂志上刊登,他说:当时同学们送给我一个外号“小作家”,我也曾梦想有一天能成为一名记者。
但是1963年高中毕业时,比他年长十岁的哥哥(在一家化工厂做管理者)劝他重新考虑,是否学习理工科。当时,庞从来没见过化工厂,也没有多少机会做化学实验,但最后还是接受了哥哥的规劝。他说:我在考大学申请志愿中填写了“化学系”。
当时上大学绝非是一件易事。1963年,庞国芳的同年级毕业生共有4个班200人,只有16人考上了大学。当时学校的一名教导主任和一名体育老师,骑了20公里的自行车,亲自将入取通知书送到他的家。庞说:“我们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他成了村里有史以来第二个大学生。
庞国芳考上的学校是河北大学,当时坐落在中国的第三大城市天津。去天津本身就是一次不平常的旅程:首先步行4公里,然后坐两小时的公汽,最后第一次坐上了火车,驶往“充满新奇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他多半个人生中的学术之家。
新奇的世界,一开始是去参观一家合成纤维厂。这个初露头角的化学家,观看了从喷嘴中喷出的锦纶纤维丝(一种中国的合成纤维)。庞国芳说:“过去我仅知道,我们穿的衣服都是自家种的棉花,母亲用棉花纺线织成布再做衣服穿。看到这样新奇的化学织布原料……感到神奇无比。”这是他第一次亲身体验他选择为自己发展方向的领域。
1964年,他还获得了一次参观当地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的机会。带他们去参观的是一位化学分析方面的教授。有人告诉庞国芳,检验报告有他的手签,国外客商都认可。他说:“我听了心里立刻肃然起敬,并且感到我们学的化学太神圣了,用处太大了。”
庞国芳用19年实现了当年在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感到的使命召唤。在此期间,他于文革的后期在乡下待了两年,然后调回大学执教有机化学,并且参与研制火车闸瓦和汽车刹闸片。他还自学了(书面)英语,并且开始将英文版《物理化学》译成中文。
与此同时,随着他开始为毕业学生设计创新科研任务,“教学相长”逐渐成为他的座右铭。他指导了几届毕业设计,但改变其一生的那个毕业设计是与食品卫生有关的。
1980年,经过多次的调研,他了解到一些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因一些卫生项目不合格,出口遇到了阻力。他说:“比如中国的大闸蟹,因砷超标被国外拒收”。所以,他决定把这个问题作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在给学生做课题设计时,他没有选择通用的原子吸收技术和紫外光谱技术,而是选择了一种他主持开发的微库仑滴定新技术,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实现了新的突破,也突出体现了庞对“教学相长”的个人理解。
庞国芳注意到,教师不可能预知学生们研究的最后结果,有的设计有时进展顺利,而有时不顺利。他说:“如果课题开展不顺利,学生常常会对老师的课题设计提出一连串的疑问。这时,特别需要老师对设计的方案,有深厚的背景资料。要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打开新思路,特别需要独辟蹊径”。他说,必须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抱着开放的心态,而不是对原设计处处辩护,这样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把课题研究引向深入,而不是被困难、被问题遮住双眼从而束手无策”。
1982年,庞国芳离开学习和工作了20年的大学,被派遣到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自1985年起(在经历简短的矿石检验后),庞国芳一直从事农产品和食品检验,特别是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一干就是近30年,其间,庞国芳主要成就如下所示:
研发了农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AOAC官方检测方法。
研发了肉鸡中氯羟吡啶(兽药)残留AOAC官方检测方法。
研发了多个检测中国蜂蜜中300种潜在农药残留方法,包括一项稳定碳同位素方法,证明“中国蜂蜜真实的来源于中国的蜜源植物”。
研发了中国第一个高通量、一次制样同时测定1000多种农药残留的方法。
组织有11个国家和地区30个国际实验室参加的高通量检测茶叶中653种农药多残留的AOAC协同研究。
同时,庞国芳研究员主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英文专著8部,发表论文100多篇。除了遵循AOAC模式之外,他还把自己今天的成就归功于他的团队和协作。他说:“一个人的脑子不够,要扩大;一个人的手臂不够,要加长。要组建团队,既要有国内团队,也要有国际团队。”
1970年,庞国芳与学医的大夫结婚,她既是妻子,也是庞国芳的保健医生,他们一直过着一种安静的生活。庞国芳研究员说:“今年我虽然已经70岁了,但仍然工作在第一线,妻子仍是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2014年9月,庞国芳研究员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市,召开的第128次AOAC年会暨展览会上,发表哈维·威利奖获奖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