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能源部释放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为测试美国石油系统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决定释放战略石油储备500万桶。考虑到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已于16日进行公投,美俄双方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遐想。
尽管美国政府随后解释,测试与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争端无关,但是外界普遍认为,美国政府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是美国对俄罗斯释放的“信号”。美国能源部上一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3000万桶)还要追溯到2011年6月,当时是为应对利比亚战争导致的石油供应中断威胁。而再上一次测试销售是在1990年的400万桶石油。
欧洲“投鼠忌器”
上周,美国宣布释放500万桶石油储备的同时,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决议,呼吁美国政府制裁俄罗斯,将其从八国集团中驱逐出去。目前的消息显示欧盟计划的制裁针对个人,而非俄罗斯企业或者能源贸易。这显示出,欧盟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牵绊了欧盟决策。而更早之前的3月10日,乌克兰周边国家外交官敦促美国尽快批准向欧洲出口天然气,以减少俄罗斯可能实行的“断气”带来的风险。
其实,欧洲主要国家对俄罗斯的油气依赖性很高,德国油气消费40%都从俄罗斯进口,法国和意大利都在20%左右。2013年德国34.8%的石油进口来自俄罗斯,高达3140万吨;天然气的进口比重达到38.7%。乌克兰周边的东欧,以及北欧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更高。
在油气中,天然气更为特殊。天然气最为经济的运输方式是管道,管道之外,陆上和海上都只能通过液化天然气(LNG)的形式运输,需要投资建设配套设施。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主要的传统管道都经过乌克兰。所以在乌克兰危机中,欧盟国家也会投鼠忌器。
一位天然气业内观察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虽然俄罗斯屡屡运用天然气作为政策工具,但是俄罗斯也要考虑经济利益,天然气贸易有固有合同约束,也不可能随时“断供”,不过肯定会引起欧洲国家担心。
尚难影响全球供需
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预测,2014年全球每天对原油需求为9114万桶。2013年,全球每天石油需求为9000万桶左右。全球石油消费主要分布在几个地区,经合组织成员国是传统的消费地,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消费量增长快。按照区域划分,石油消费集中在欧洲、北美、亚洲和南美。欧洲是传统的石油重地,但除了北海的挪威和英国外,欧洲国家基本没有石油产出。
美国释放的500万桶原油,占全球每天石油量的比例不到5%,难以影响到全球供需。不过受到克里米亚局势冲击,原油期货会受到影响,通过释放储备可以减缓市场的恐慌预期。
欧洲大陆国家的石油主要依赖进口,欧洲国家基本都是国际能源署(IEA)的成员。国际能源署致力于发展石油供应方面的自给能力,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并建立石油供应危机时分享石油消费的制度。
按照这一制度,在危机时,成员国之间要分享石油储备。IEA还要求成员国要保持90天石油进口量的储备。也就是说,各成员国可以在3个月内应对石油供应难题。加上紧急情况下的分享制度,短期内都可以应付石油供应危机。欧洲国家担心的天然气则更为迫切。在管道天然气以外,中东国家、澳大利亚都是天然气的供应方,主要通过船舶运输。2007年起,美国页岩气革命成功,天然气产量不断增长,已自2012年起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美国的天然气出口受到配套设施限制,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而美国就是否放开天然气出口也一直在辩论,下游企业希望维持低价,促进美国国内产业复苏,上游企业则希望将天然气出售到价格更高的地区,但一直未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