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天然气甲烷化中试技术”25日在北京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这标志着在煤制天然气领域,中国已经掌握全产业链的所有技术,从而摆脱对外国技术依赖。
“煤制天然气甲烷化中试技术”由中国化工西南化工研究院和中海油合作研发。西南化工研究院院长助理郑珩说,甲烷化技术攻关后,开展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全流程1200小时中试试验,通过了72小时满负荷连续运行考核,完成4000小时甲烷化催化剂寿命试验。
甲烷化技术和实现煤制天然气,解决生活、工业“用气荒”等紧密相连。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的能源结构是富煤少气,用煤炭制天然气,不仅可以缓解“用气荒”,还可以减少污染,提高清洁能源比例。
郑珩说,煤制天然气主要分为煤气化、甲烷化两个技术环节,前者已经掌握相关技术,实现自主化,而甲烷化却一直引用外国技术。截至今年11月底,中国已运行和在建的4套煤制天然气项目全部引进国外甲烷化技术。依赖国外技术,使得煤制气的投资一直下不来,产品的能耗、质量也无法做到自主可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说,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该技术减少单位产品能耗,降低设备投资,稳定性较好,可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合成天然气。下一步,将推动该技术尽早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