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氯化法钛白出现“人丁兴旺”的局面。日前,据钛白粉业内统计,国内已经有6家企业掌握了氯化法钛白技术,并启动了氯化法钛白项目建设,结束了锦州钛业独行十余年的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为遏制“攀钢”上马氯化法钛白项目与攀钢缠斗多年的美国杜邦公司,上月底缺席了中国钒钛产业博览会。关于它的缺席,攀枝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许健民表示,“会前动用了很多资源请它,但是它不来。”
如果国内众企业已经成功突破国外对中国氯化法钛白的技术封锁,杜邦是否还会继续缠斗攀钢?同时,下一步硫酸法钛白生产是否还有发展空间?
氯化法是将金红石或高钛熔渣粉料与焦炭混合后进行高温氯化生产精四氯化钛,精馏、除钒后,进行高温氧化,分级、表面处理,再经过滤、水洗、干燥、粉碎得到钛白粉产品。而硫酸法是将钛铁粉与浓硫酸进行酸解反应生产硫酸亚钛,经水解生成偏钛酸,再经锻烧、粉碎即得到钛白粉产品。
多家公司掌握氯化法
“全国首届沸腾氯化法生产技术研讨会暨漯河兴茂钛业氯化法钛白工程技术评审会”即将召开。
记者从会议主办方获得的信息显示,会议中专家将现场考察漯河兴茂3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工程试运行生产情况,对该工程设计、运行效率、装置水平、产品质量、消耗及成本、环境保护和安全保护等方面进行调查考核,总结和评估该工程的运行水平。
据相关报道,漯河兴茂的氯化法钛白项目生产主体设施于2012年3月开始全面建设,采用大型沸腾氯化和气相氧化等先进工艺技术,生产过程全程控制,自动化程度高。2013年8月,生产线建成竣工,9月投入试生产。2014年9月完成试生产,实现了全流程不间断连续生产运行99小时,超过了化工行业工程项目试生产连续运行72小时的规范标准,产能负荷达到了100%。目前生产系统运行稳定,连续运行时间已超过15天,实现产量5000余吨,且质量稳定,项目已进入正常生产阶段。
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新立”)11月29日也表示,氯化法钛白攻克了国内氯化炉产能低的问题,日产能达到500吨,攻克了氧化系统粒度分布、金红石转化率等氧化系统的核心问题。目前项目处于试车阶段,已经完成了连续运行72小时联动试车的重大节点,实现最大负荷75%,在70%的负荷想能长时间稳定运行。
同时,新立钛白还透露,新氯化钛白项目已经在连云港地区启动沿海氯化法钛白新项目,已完成可研、方案论证、初步设计等工作:2014年至2017年,在连云港新增两条8万吨/年氯化钛白生产线;2018年至2020年,再新增两条8万吨/年氯化钛白生产线。届时氯化法钛白总产能达到32万吨。
在行业一次内部会议中,漯河兴茂的领导表示,氯化法钛白项目已经成功,希望多跟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在表达完这层意思后,还专门强调,自己的话诚意十足,并非客套。
记者发现,在国内氯化法先锋队伍中,轻竞争、重交流的现象十分明显,但在一次行业会议上,上述两家钛白粉企业的高管却坦诚交流氯化法钛白技术,似乎根本没担心竞争对手变强大。
涉足钛白粉行业多年的电商交易平台“昊客云台”的总经理蔡绪波表示,从目前钛白粉产能2014年氯化法钛白在建产能大约73万吨/年。“上马氯化法钛白”不再只是大企业威吓国内对手的烟雾弹,已经有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进去。
硫酸法进退两难
在中国钛白粉协会2014年理事长会议上,一家理事单位惊闻有6家企业在建氯化法钛白生产线后表示,“搞氯化法钛白的能不能透个消息,如果你们成功了,还有扩大产能的计划,我们就不再投资硫酸法钛白产能了。”
国内其他企业的氯化法钛白项目能否分散杜邦的注意力目前还难以确定。不过攀钢高层趁“中国钒钛产业博览会”召开之机,频频表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攀钢在国内率先突破氯化法钛白关键生产技术。”“攀钢现在已经具备建设1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的能力。”
“国内钛白粉预计2020年需求将达到四百万吨。硫酸法钛白生产全国产能比重很大,氯化钛白的生产线也有,但是原料全部是国外进口。”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如果氯化法钛白生产线原料要靠进口,则意义不大。
技术专家认为,虽然国内打通了高温碳化,低温氯化技术制造钛渣的技术,为氯化法钛白提供原料,但是成本无竞争力。
钛白粉龙头企业山东东佳集团总经理孙鹏表示,氯化法短期内获得技术突破,但其他厂商正在建设竣工实测单位项目进展和效果有待观察。
云南新立也表示,现在氯化法钛白生产线,跟杜邦还有较大差距。现在国内的氯化法钛白生产线比较小,成本比较高,只有攀钢规划10万吨/年的氯化法生产线。
干勇很推崇攀枝花当地一家企业的硫酸法钛白工艺,该企业以高品质的酸溶性富钛材料为材料,解决了环保问题。另外攀枝花新中钛含盐酸加压浸出,母液分流循环制备人造金红石及新型酸溶性富钛材料。
多家钛白粉企业认为,原来主管部门认为硫酸法钛白的固废处理对环境污染比较大,其实这个固废比起氯化钛白小得多。过去几年硫酸法钛白项目是属于限制发展类,这几年有所松动,现在只要符合环保要求,能耗、水耗达标,也不再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