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革行业在我国已有20多年发展历史。如今,合成革在更大范围内替代生物革,不仅在服装、鞋包、家具等领域广泛应用,而且在尖端的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也有涉及。
然而,传统合成革行业一直难以摆脱烟囱林立、异味扑鼻、生产线操作工人头戴口罩的污染形象,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的有机废气、废水和危险固废,一直是环保部门监管的重点。
在“中国合成革之都”浙江省温州市的上游,丽水市以“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闻名。因紧邻温州,地域便利,合成革也成为了这个浙西南山区市的支柱产业。就在温州对传统合成革产业积极整治之际,丽水市却独辟蹊径,开启了合成革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天地。日前,国内首个水性生态合成革示范基地在丽水正式落户。
单一产业集中发展负面效应显现油性溶剂成当地有机废气主要污染源
10年前,正处建设中的丽水经济开发区招商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依靠其紧邻温州的地域优势,加上合成革行业对水环境影响较小,不少温州合成革企业来此落户。
目前,开发区共有PU合成革企业27家,革基布企业12家,合成革后处理企业17家,色片色浆助剂企业3家,树脂原料企业7家,另有上千台(套)的后整理加工设备,年产合成革约5亿平方米。开发区合成革及其配套企业总产值从2004年的14亿元快速增长到2012年的147亿元,占开发区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开发区合成革家数占到全国的6.4%,已成为国内发展较快、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合成革园区。
合成革产业对丽水这一山区地市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然而,随着合成革产能的继续扩大和产业发展的深入,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由于传统的合成革采用油性的聚氨酯树脂生产合成革的面层和基层材料,生产中需要用到DMF(二甲基甲酰胺)、甲苯等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在生产过程中极易挥发,成为有机废气,造成空气污染。因此,这些油性溶剂就成了主要污染源。
从引入合成革产业开始,丽水开发区就引导合成革企业在产品结构、清洁生产等方面下功夫,帮助企业实现末端治理,并对废气、废水中的有机溶剂进行回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