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曾推行“三分钱回收工程”,但对不少餐盒生产商来说——
“谁污染谁负责”只是一句空话
解禁泡沫塑料餐盒,回收利用手段必须跟上。可是,泡沫塑料本身价值较低,收集、运输的成本较高,回收似乎无利可图。专家建议,不妨借鉴国际通行的“谁污染谁负责”原则,向生产餐盒的企业收费,作为回收利用的资金来源。企业出钱,政府回收,并对再生利用企业进行补贴。
2000年,上海市政府84号令(《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曾推行回收泡沫餐盒的“3分钱工程”。企业生产一个餐盒,交给政府3分钱,政府用这笔资金补贴回收企业。办法规定,企业要到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购买环保标签,上交上海市财政局,再由财政局拨款给地方、街道回收站以及再生利用企业。昨天,记者致电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项回收制度目前仍在执行。不过,记者没有找到可以介绍详情的相关业务负责人。
记者发现,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这项回收制度面临一定困难。外省市生产同类泡沫餐盒的企业并不缴纳“回收费”,他们可以给出低于上海本地制造企业的价格,借此挤占了上海市场。此外,使用泡沫餐盒的企业可以通过网购进货,不必非得在本地购买。上海企业要么缩产,或是经营不佳,无力缴纳标签费。因此,回收循环运行并不顺畅。
2000年,台湾保绿基金会代表黄隆滨联合6家上海本地企业,投资700万元人民币,建立一家塑料资源再生处理有限公司。公司投产当月,就“吃进”上海全市产生的废弃一次性塑料餐盒400多万只,总量达20吨。最近的相关报道称,2006年以前,一次性发泡餐具回收占据这家公司总产量的50%,但是2010年以来,一次性发泡餐具回收占公司产量不到10%。而且,政府补贴也不足以改善公司回收业务的经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