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12年全国大气PM2.5监测与治理技术设备研讨推介会”上了解到,尽管国家已前期投入4000万元,从美国购置相关仪器,用于各城市PM2.5监测点的建设。“十二五”期间有关PM2.5监测的总投入也将超过20亿元。
但据知情人士称,已引进的美国设备,由于缺少关键性的配套装置,检测出来的数据其实并不真实。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潘本峰研究员介绍,目前主流PM2.5监测技术分别有Beta射线法(β+DHS)、振荡天平法膜动态测量系统(TEOM+FDMS)、Beta射线光浊度法(β+DHS+光散射)、光散射法(光散射)。
潘本峰介绍,微量振荡天平方法仪器必须加装膜动态测量系统、β射线方法仪器必须加装动态加热系统,才能满足测试的参数指标要求。但本报记者获悉,国内引进的一些PM2.5监测设备,缺少这些加热系统。
由于PM2.5广受公众关注,地方政府普遍认为,只有用国外的设备才可靠,才能对公众有个“交待”。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温香彩介绍,目前国内采用的PM2.5监测设备和技术主要是依赖进口。急需发展大气灰霾、光化学烟雾及其前体物、区域污染输送、重金属污染等监测新技术和高准确度污染源识别技术,开发新型的立体的环境空气监测技术等。
“有些国外仪器其实并不好使。”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说,国外监测仪器也有缺陷,方法评价也需时间,难以在短期内得出一致结果。据介绍,目前尚无一种仪器能准确无误地测定PM2.5浓度。
除设备外,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近日也表示,“我国目前的控制措施不足以推动空气质量的改善”。据国合会称,我国大气污染综合控制的能力建设还无法应对压缩型、复合型特征突出的区域大气污染。
监测设备和控制手段不顶用,北京的一些环保组织便开始呼吁北京市政府给身受空气污染危害的人发放“呼吸保护用品”。
14日,民间环保组织自然大学和自然之友联合致信北京市政府称,由于空气污染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议在北京彻底实现“空气清洁”之前,在“重污染日”,配合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试行)》,给所有有需求的公众,配发有保护呼吸功能的口罩等应急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