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聚氨酯产业将再起蓬头
2012-9-1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聚氨酯 论坛
    记者日前从2012中国聚氨酯产业链投资与发展论坛获悉,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国内聚氨酯市场萎缩,出口受阻,生产过剩,前行压力明显加大。但专家预测,在国家利好政策出台的刺激下,通过结构调整、创新下游、扩大内需、加强出口等综合举措,整个行业从第四季度起将逐渐走出阴霾,这个朝阳产业将再起蓬头。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聚氨酯产业的升级步伐比较稳健,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国内异氰酸酯主要原材料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醚多元醇(PPG)等扩张过快。以原料TDI为例,因欧美环境压力和新兴市场崛起等因素,全球TDI生产重心正向中国转移。2011年全球TDI总产能已达257万吨,亚洲为130万吨,其中中国76万吨,为全球第一。而2011年中国实际产量48万吨,表观消费量56万吨。显然,我国TDI产能过剩很多。2011年底,国内TDI市场价为每吨1.8万元左右,接近厂家的成本线,今年上半年由于下游整体需求疲软,价格行情仍徘徊在低位。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冲击下,聚氨酯生产遇到开工不足、投资效益下降等严峻考验。去年10月以来,国内聚氨酯行业由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的“正向价格传递”,转变为受下游需求减弱的“逆向价格抑制”。

  从聚氨酯制品看,2011年全球聚氨酯总产量1800万吨,其中中国产量近700万吨,约占全球的38%。其主要品种有软泡、硬泡、合成革浆料、鞋底原液、弹性体、氨纶、涂料、胶黏剂和密封剂等。

  据预测,到2016年中国聚氨酯产能1100万吨,占全球的近50%,总产值3000多亿元。产能增长主要来自巴斯夫、万华、拜耳、亨斯曼等公司项目。

  面对聚氨酯产能过剩、市场萎缩等新问题,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朱长春在会上对本报记者表示:正因为是朝阳产业,对问题我们宜“疏”不能“堵”,关键要保持行业的一池“活水”,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只要控制好上游,拓宽好下游,前景还是较好的。

  朱长春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做好行业的“疏导”工作。

  一是做好产业发展预警。尽管中国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市场走势常常会有意外,对产业投资要及时提示风险。有专家预测,根据目前产能及表观消费量的增长趋势,预计2015年中国TDI产能过剩50%,PPG产能过剩40%,所以企业上项目更要谨慎。

  二是竭力拓展内需市场,提高产业集聚度,延伸、拓展产业链。聚氨酯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要通过创新研发和企业开展互赢合作,使材料更多应用在建筑节能、汽车及新能源车、环境保护、电子电气、家具装饰、风电、高铁等领域。

  三是要坚持产品“走出去”,引导企业出口到新兴经济体。如国产的摩卡(MOKA)产品,其性价比是市场中最好的,应成为出口的目标产品。

  论坛上有专家提出,国内聚氨酯市场止跌回升的苗头已有显现。我国聚氨酯材料领域著名专家黄茂松表示,由于“11·15”大火,聚氨酯外保温材料被打入“冷宫”近两年。现经多方努力,国务院于去年底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最新的住建部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建建筑,东部要实现节能75%,中西部节能65%,还提出对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此外,新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要求及评价方法》、《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国标已送审,可望近期出台。黄茂松说,这些好消息,都为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再展雄风提供了舞台,企业应紧抓机遇。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张杰介绍,制鞋业是聚氨酯材料应用大户,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鞋54.08亿双,产值190.6亿美元,同比实现了双增长。下半年国家还可能出台新能源补贴政策、第二轮汽车下乡等新政,将促进聚氨酯材料的大量使用。

  自1937年聚氨酯发明至今,聚氨酯市场就以世界经济GDP增速的1.5~2倍的速度增长;异氰酸酯原材料能拉动4倍于自身产值的下游产业。朱长春说:“如果到2016年,我国聚氨酯产值达3000多亿元,那下游产业产值将超过12000亿元。所以,各方要提振信心,齐心合力,排除险难,共创聚氨酯产业的美好明天。”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