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塑料袋成本高、难承受是主要原因,业内人士建议寻求更便捷实惠的替代品。
为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限塑令”,明文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除了大型超市之外,海口一些菜市场、小吃摊上,不符合标准的超薄塑料袋仍在普遍使用。
早上7时许,海口坡博菜市场格外热闹,前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菜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系着围裙的摊主一看见顾客光临就热情地从旁边扯个塑料袋递给顾客,“来,装一些,新鲜的蔬菜。”
记者留意到,无论菜摊、肉摊还是水果摊,每个摊位上都挂着红色或黑色的超薄塑料袋。一有人光顾,摊主便利索地扯下塑料袋递给顾客,把顾客选好的蔬菜、水果放入袋内,如果遇到买得多的顾客,摊主还会大方地多套个塑料袋,大部分市民从市场买完东西手里都拎着五六个超薄塑料袋。
“我们也想用环保塑料袋,可是成本太高。”一位摊主给记者算了笔账,一般超薄塑料袋一个卖5分钱左右,一天用200个超薄塑料袋,成本在10元左右。但环保塑料袋售价则从6分到2毛钱不等,即使是尽量使用最小号的,一天成本就近20元。
走访中,记者发现,每天都会有流动商贩定期来市场兜售超薄塑料袋。这些商贩在电动车后座上的箩筐内堆放着一捆捆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超薄塑料袋,这些塑料袋大多是用橡皮筋扎成一捆,袋身上没有材质、规格和生产厂家等标识,并且材质偏软偏薄,质量较差,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一天要用近300个塑料袋吧。”这位摊主表示,虽然用塑料袋不环保,但大多顾客对盘子的清洁度不放心,相对而言,似乎更倾向于使用套上一次性塑料袋的盘子。
业内人士认为,要想限塑令真正达到效果,除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认识减少使用塑料袋的重要性外,还要寻求更便捷实惠的替代品。同时,有关部门还需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多举措杜绝劣质非环保塑料袋的生产和销售。
【短评】
那些规定为何总是不了了之
梳理一下近年来的媒体报道,像“限塑令”一样实施效果不理想的规定还有不少:
早在2005年就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不得停车。但是,直到7年后的今天,仍旧有不少市民反映“乱停车”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影响到了正常行驶。
去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一年多过去了,不少市民都反映在饭馆、咖啡厅、酒吧、体育场等公共场所,随处都可以看到吸烟的人。
今年2月,教育部、发改委和审计署联合印发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明令禁止“占坑班”。然而,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占坑班”无意外地又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不少家长们仍旧反映“不敢不让孩子上”。
诸如此类的规定为何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值得制定者们深思:决策者在要求老百姓不“乱停车”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怎样解决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停车位不够用的问题?在制定“禁烟令”的同时,是否想过如何通过强有力的配套政策措施来推动?在制定“占坑班”禁令的同时,是否想过如何抹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这道鸿沟?在推行“限塑令”的同时,又是否想过推广哪种方便实惠的替代品?
这些知易行难的规定,需要标本兼治,有破有立,更需要决策者有落实规定的决心。否则,只能是一个又一个不了了之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