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在“限塑令”执行的4年间,桂林市工商部门共查处、收缴不合格塑料袋近百万个、一次性发泡饭盒50万个。经过4年的努力,桂林市场上的不合格塑料袋有所减少,但仍未“消失”,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地仍可以看到劣质塑料袋的身影。
近日,桂林市工商局再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塑料袋专项大检查,又查获一批不合格的塑料袋。据了解,桂林市此次大检查行动自今年6月开始,为期两个月。工商执法人员前期深入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等进行宣传教育,督促大型商场、超市、商品交易市场建立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管理制度,同时塑料购物袋销售企业要建立购销台账制度,防止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流入市场。自7月开始,行动进入全面清查阶段。
环保塑料袋无销路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正规的超市、大型商场等执行“限塑令”的情况较好,大都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而是有偿提供环保塑料袋。但在一些地方的农贸市场和小店铺里情况却不一样,不合格的塑料袋仍有销售。对此,一些小商贩表示无奈。
在五里店果蔬批发市场,一家塑料袋批发门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说:“‘限塑令’的颁布只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有过作用。当时为了响应政策,他的店里也进了一批符合标准的环保塑料袋,但这些塑料袋根本卖不动。人家大超市都是去厂子里专门订制,我们这种店的顾客主要是零售商,他们批回去的塑料袋也是免费送,当然要买便宜的。”
另一家塑料袋批发店的店主也对记者说:“卖环保塑料袋没赚头。那种袋子很贵,卖不出就亏了,亏本的生意谁做啊?你要知道小摊小贩用的塑料袋是不收费白送的,要是我们进那种环保袋,小摊小贩还得管买菜的要钱,那谁还来买菜啊?”
无替代品令消费者抉择困难
采访中记者发现,“限塑令”实施以来,一部分市民的习惯发生了改变,例如,买菜时会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布袋或菜篮子等代替一次性塑料袋。但仍有不少市民表示,如果真正杜绝塑料袋可能会“不方便”。
有消费者认为,“限塑令”难施行,原因在于食品和其他商品不同,蔬菜总会有水、肉会有油,用自带的购物袋就很不方便。用环保袋吧,有时候买的菜才两三块钱,买个袋子就要2毛钱,相当不划算。除非找到更好的替代品,才能真正让塑料袋在菜市场消失。
还有消费者说,要严格控制塑料袋使用,就要发挥一下价格杠杆作用,如今农贸市场内使用的塑料袋都是几分钱一个,价格低,很多商贩为了生意也都不会在乎这么几分钱,所以大多是白送。若成倍提高塑料袋的价格,让大多数人觉得贵、不划算,那时市民就会自觉地不用这种塑料袋了。
加大查处力度 提高环保意识
采访中,桂林市工商部门相关人士表示,“限塑”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限塑令”出台后,工商部门采取过多项措施,包括通过发放传单向广大经营者、消费者宣传环保理念,开展专项行动对市场上的不合格塑料袋进行查处等。如今,在一些超市、商场等效果较明显,但一些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等仍是执行的“难点”。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环保意识不够是一方面原因。工商执法人员希望广大消费者自觉养成绿色环保的购物习惯,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另一方面,源头管理也需加强。相关部门要从生产环节杜绝不合格塑料袋的生产销售,商务、质检、物价等职能部门要形成齐抓共管的高压态势,对违规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及违反有关价格行为和明码标价规定的,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处罚,以便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
据悉,桂林市工商部门将在过去采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不合格塑料袋的查处力度,确保“限塑”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