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市桓台县一家地炼企业门口,记者看到,不少油罐车停在路边等待进厂拉油,厂区内也有不少油罐车正在加油。在淄博市临淄区的另外一家山东地炼企业门口,停放在路边的近百辆油罐车一字排开,看不到头。
尽管市场向好的方向转变,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家地炼企业的人士均表示,市场并不好做,加工燃料油的亏损有所加大。随着国内多个城市使用国四标准的成品油,50多家山东地炼企业的产品要进入这些城市,还面临着技改门槛。
市场好转反而更亏
从桓台县顺着国道205一路南下,就是汇丰石化的所在地果里镇;从该县往西北方向30公里,就是另外一家地炼企业金城石化。距离桓台近40公里的淄博市临淄区,集结了4家地炼企业。
在汇丰石化厂区,记者看到,不少前来拉油的罐车停靠在马路边,从车牌上判断,除了山东本地的,还有来自河南省、河北省的车。在厂区内,不少拉油车已经停靠在油罐边开始加油。
挂河南牌照的一辆罐车的司机刘鑫告诉记者,他们几乎每周都会来这儿拉一次油。在附近开饭店的曹新宇,看着长长的车队眉笑颜开:“一个月前,来拉油的车一天没有几辆,现在都这么多了。”
如此的迹象表明,市场已经出现了好转。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炼的日子并没有因此而好过。
“别看刚提了价,市场有好转的迹象,但实际上我们的日子并不好过。”说这话的是临淄区一家地炼企业的业务经理王大海。
临淄一家地炼企业的办公室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提高了油品出厂价格,但加工一吨进口燃料油的亏损反而更大了。“加工中硫180CST燃料油(俄罗斯M100),理论亏损为804元/吨,同比增加616元/吨。”该人士表示,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山东地炼的开工率逐步回升,炼厂对于原料的需求进一步增大,而原料供应方面没有明显的增加,后期成本进一步上升。
中宇资讯燃料油分析师杨晓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地炼加工进口燃料油依然面临高额亏损。需求低迷且亏损严重,导致地炼对进口燃料油需求清淡,从而使7月份的M100基本处于有价无市境地。“台风抵临山东港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船只靠港卸货,7月底山东沿海燃料油商业库存一度跌破百万吨大关,仅有88万吨。”
一套装置上千万
此前,媒体报道山东地炼共有28家企业,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际上山东地炼企业的数量要多得多。
一家资讯公司去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山东有37家地炼企业,常减压低于100万吨的企业有10家,最低的一家,常减压装置只有10万吨。
在另外一家资讯公司的报价单中,山东地炼的企业数量高达53家。对此,第一家资讯公司的人士表示,因为有些地炼企业没有统计在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达到8270万吨,为了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扩张步伐一直没有停滞,不少企业纷纷扩建。
今年山东地炼投产的项目产能超过2000万吨,依此计算,整个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超过1亿吨。
不过,在1亿吨产能的背后,却则是油品质量的尴尬。虽然19家地炼企业经过一次技改升级后能生产国三标准的汽油,但生产国二标准的成品油的地炼企业,数量相对要多一些。
本月初,青岛传出消息,今年年底或将全面禁用国三标准燃油,从明年起全面供应国四标准燃油。
据了解,目前山东省销售的汽柴油实施的是国三标准,为第三阶段车用汽油标准,而目前国内第四阶段汽油标准只有上海、广州、江苏等少数省市实施,另外,北京地区实施京V汽油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山东的地炼企业中只有两家企业生产国四标准的汽油。
或许是看到质量落后的弊端,一些地炼企业考虑将国三标准的油品再提高一个标准。金城石化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汽油质量升级改造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该项目利用新技术提高汽油产品质量,可生产高辛烷值清洁汽油。
“从国三升级到国四,简单地说就是加氢去硫。但这并非一句话就可以实现升级改造的。”临淄一家地炼企业负责技改业务的高管高峰告诉记者,从国三升级到国四标准,投入比较大。
据他介绍,如果上马一套5万吨的脱硫装置,不考虑其他费用,只这一套装置就需要2000万元;上马一套30万-50万吨制氢加氢装置,其成本则在7000万元以上,有能力上这样的装置的山东地炼企业少之又少。
此前,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副会长、山东省工商联石油与清洁燃料业商会会长、山东星火科学技术研究院(集团)董事长张成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广使用高清洁的汽油是未来发展趋势。“一旦山东大面积按照国四标准生产,对地炼企业而言,原本就不大的成品油市场空间将更为狭小,不升级的企业将面临被清退出市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