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纤维材料。它是以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造成的,其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玻璃纤维是非常好的金属材料替代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电气、化工、防护、冶金、环境保护、国防等行业。
目前,我国不但是全世界最大的玻璃纤维消费国,同时玻璃纤维的产量也占到全世界总量的50%以上。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玻璃纤维行业尚有较大差距。技术上引进、仿制多,自主知识产权少,多数企业技术装备相对低下,整体生产效率比较低,新产品开发力不强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同时,玻璃纤维产品的整体质量仍然有待提高。尽快走上由大变强的路子,已经是我国玻璃纤维行业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跌跌撞撞,发展坎坷
在非天然纤维中,我国的玻璃纤维工业化生产实际上算起步比较早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六十年化初我国玻璃纤维生产就已经逐步完善,建成独立的工业体系。不过当时是全部照搬前苏联玻璃纤维生产工艺技术,采用石乳剂浸润剂,生产无碱玻璃纤维,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主要产品是电绝缘用层压布,为军工配套服务。到了六十年代中期,玻璃纤维就已经开始转向民用。
我国玻璃纤维从产量小、用途窄、需求量小到逐步发展壮大乃至于到现在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的每一步进程都跟我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密不可分。说到玻璃纤维制品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过程,这其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吹响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号角。随之而来的是原本“遥不可及”的电视机、收录机、电冰箱等电子产品开始进入平常百姓家。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些家用电器的需求量也几乎就在一夜之间迸发了出来。然而,当时我国的家用电器产量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以至于一度购买家电还需要凭票,不少人想尽办法,找尽熟人甚至不惜顶着“开后门”的嘲讽也要搞到一张电视票、冰箱票。实在没有办法的老百姓,就只能半夜到百货公司排队等候,但大部分时候仍然买不到自己希望的家电。
当时家用电器产量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跟玻璃纤维相关的,生产家用电器必须的一种重要产品“玻璃布基覆铜板”严重缺乏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国产玻璃布基覆铜板基本上生产不出来,另外一方面是若全部采用进口玻璃布,又因为其价格昂贵,将会导致电子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势必影响电子产品的发展。为此,80年代初当时的电子工业部向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发出了紧急呼吁,这才引起了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立即向国内主要的玻璃纤维生产厂家发出了研制、量产覆铜板用玻璃基布的指示。至此,我国各行各业对玻璃纤维的广泛应用才算真正拉开了帷幕。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干中学,一直是我国各行各业当年提倡的一种工作方式。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在发展初期同样也延续着这样的作风,并且还在学习摸索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当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批玻璃纤维基布研制生产出来送到下游企业的时候。使用这批玻璃纤维制品的工厂就发现,产品并没有经过脱胶处理。于是,该企业只好自行采用焖烧法脱蜡处理,再在浸胶加工时在树脂中加入1%的偶联剂,但在浸胶压制覆铜板时,真正粘附玻璃布表面的偶联剂,却微乎其微。玻璃纤维基布的使用大打折扣。
信息反馈到玻璃纤维企业之后,这家工厂立即表示对玻璃纤维基布的再加工就让我们来干吧,你们以后将产品买去后直接使用就行了。随后,这家玻璃纤维工厂对焖烧炉图纸进行了造当改进并扩大了容量。他们建了一座大型焖烧炉,让玻璃纤维基布在焖烧炉中密封焖烧脱蜡后,再在表面处理机组上浸渍硅烷偶联剂。生产工艺的改良不但提高了玻璃纤维产品的质量,也确立了企业在玻璃纤维行业中的重要地位。这家工厂就是后来在行业内赫赫有名的四川玻璃纤维厂。
我国的玻璃纤维产品历经数十年风雨一路走来,虽然跌跌撞撞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在全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2011年我国消费玻璃纤维纱31万吨,同比增长15.28%。同时,玻璃纤维产业消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仍然在不断扩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