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指标的变化直接体现在企业运营层面。宿迁恒达纺织原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成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往年的这个时间,棉花贸易量能达到每天100吨以上,现在每个月的贸易量也就是几十吨,而且还存在账款赊欠。棉纺原料贸易现状,让这位企业负责人深感不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2012年,中国的纺织行业就业总人数已经从2000年的1300多万人次增加到2000万人次左右,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的企业达到了3.67万户。令人担忧的是,这一就业人数庞大的行业正在遭遇阶段性难题。贸易量的锐减和微薄的利润空间,使一些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告诉记者,今年前4个月,全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内销零售额同比增长15.6%,低于去年同期7.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零售额实际增速仅为11.6%,低于上年同期11.2个百分点。但是,纺织服装零售额往年的增速一般会比全社会的零售总额增速高七八个百分点。
在纺织行业中,内销的市场规模占到了整个行业的八成左右。孙淮滨说,理想状态下,年内内需增速应达到15%左右,如果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中国的纺织行业很有可能遭遇更大的困难。
外需数据同样不容乐观。今年前3个月,中国在美国和日本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份额分别为35.58%和72.03%,较2011年分别下降4.55个百分点和2.92个百分点,其中以棉制产品的市场份额下降最为明显。此外,今年1月至4月,纺织品对东盟的出口额同比仅增长2.69%,较上年同期下降59.66个百分点。
针对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的贸易下滑现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客观阐述外部因素的同时,依然把焦点锁定在原料价差上。分析认为,国内棉花价格虚高增加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纺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价优势。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共出口纺织品服装710.03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