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三座大山压顶 国际油价短期难翻身
2012-6-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关键词:国际油价

  在经历去年10月到今年2月的高歌猛进后,国际油价在过去三个月大幅下跌20%,本周一布伦特油价一度跌至16个月低点。分析人士认为,欧债危机发酵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和原油需求前景、美元持续走强、供应改善三个因素是推动原油价格下滑的关键,在基本面没有显著变化的条件下,未来油价仍将承压。

  进入本周,市场关于全球各主要央行将推出宽松政策刺激经济的预期有所升温,国际油价小幅反弹,并在4日和5日收获两连阳。截至北京时间19时,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割的轻质原油期价上涨1.34%至每桶85.42美元。市场人士称,如果原油供应风险重现,或者各国政府采取新的经济刺激措施,油价则可能会继续反弹。

  供需基本面变化

  分析人士认为,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供需基本面发生变化。在全球原油产量增加的同时,经济复苏开始放缓,原油消费需求下滑。

  供应方面,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去年一直在增加原油产出,伊拉克原油生产缓慢恢复,去年沙特阿拉伯将原油日产量增加100万桶,超过过去三十年的平均水平。

  同时,全球需求正在下滑。根据巴克莱资本的报告,近年来全球石油需求的大多数增长来自于四个国家,即沙特阿拉伯、中国、印度和巴西。而后三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近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意味着消费需求下降。此外由于经济疲弱以及能源效率提高,美国目前的过剩原油供应量达到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截至5月底美国原油库存量升至22年来最高水平。

  能源情报集团(EnergyIntelligenceGroup)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末以来全球原油消费量一直在下滑,到今年4月末已经从去年12月末的日均9040万桶降至日均8850万桶。而过去一年内由于北美地区一些新油田的开发,以及OPEC提高产量,全球原油产量一直稳步上升。到今年4月底,全球原油供应量已经超过消费量,上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2006年。

  花旗集团日前将2013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下调17.5%至每桶99美元,将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预期下调25%至每桶85美元,将2012年布伦特油价预期从125美元下调至115美元,将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预期从106美元下调至95美元。花旗集团认为,近期数据显示美国原油需求暂时稳定,但日均产量增长80万桶,'美国原油净进口量可能下滑,将足以推动全球油价在中期出现下跌。'

  伊朗和欧洲问题成关键变数

  数个月前高挺的油价还令全球经济感到胆寒,但如今情势急转直下。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原油价格年内还将继续下跌。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的首席执行官傅赛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解,加之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需求减弱,今年下半年油价将进一步下跌。不过傅赛表示并不担心原油长期需求前景,他认为石油需求将在2013年缓慢恢复,价格也将随之上涨,'在2008和2009年也出现过类似的需求下滑,但很快就会恢复。'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原油和天然气分析师安德鲁·波特认为,过去一个月由于对宏观经济的担心,油价一直承压,'如果宏观环境趋于恶化,不排除油价在短期内跌至70美元水平的可能性。'

  但也有分析师指出,油价走势并不明朗,未来可能陷入波动。一方面,大多数OPEC国家需要相对高的油价收入支付国内开支,油价下跌可能迫使其中一些国家削减产量。另一方面,有关伊朗问题的谈判仍有破裂可能,欧洲方面也可能给出解决欧债危机较好的方案。

  此外,由于美国经济复苏速度放缓迹象增多,市场对美联储推出更多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增加。一旦推出更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对市场构成利好。管理220亿美元资产的史考特投资咨询公司基金经理简森表示,如果各国政府采取进一步措施刺激经济增长,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正确方向,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出现某种程度的反弹。

  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三个月前,对伊朗原油供应风险的担忧推动布伦特油价升至每桶128美元的高位。如今,市场对欧元区解体以及全球经济活动收缩的担忧已经明显超过伊朗问题,国际油价在过去三个月大幅下滑。上周五(6月1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8个月来首次跌破100美元大关,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也跌至83.2美元的8个月低位。

  油价下跌最重要的催化剂来自欧洲。巴克莱资本认为,目前市场情绪趋于悲观,由于对希腊退出欧元区以及欧元区外围市场风险蔓延的担忧存在,同时欧元区决策层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油价将继续承压。

  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欧元区综合PMI从4月份的46.7降至46.0,连续第四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水岭,同时创下三年来最低水平。包括德国在内的欧元区所有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时,欧元区17个成员国4月份失业率升至11%,创下欧元区成立以来最高记录。

  美国和中国表现疲弱的经济数据加剧了欧债危机引发的担忧。美国最新的就业和制造业数据显示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美国5月份PMI从4月份的54.8收窄至53.5,当月新增就业岗位仅为6.9万个,失业率反弹至8.2%。中国方面,5月份制造业PMI创出年内新低,接近50分界线。一些分析师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低于8%,这将限制其原油进口需求。目前美国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原油消费国。

  此外美元持续上涨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原油更加昂贵,进一步损害了原油需求,拖累油价走低。自4月底至今,美元指数上涨5%,欧元兑美元下跌6%。本周四(7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将在国会就经济前景发表证词,市场期望从其讲话中寻求QE3的可能性,这有望为短期内美元走势定下基调。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