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在邵正中教授的带领下大胆试验发现,蚕丝与蜘蛛丝在成丝机理和各层次的结构等方面是一致的。理论上来讲,两者的力学性能应比较接近,但由于蚕在成茧过程中的“8”字型吐丝行为,导致蚕茧丝的转折处会存在较多 “薄弱点”,容易折断,显得比蜘蛛丝脆弱许多。在改变制丝方式(“按”住蚕的头,以一定速度匀速拉出蚕丝,而非直接采用蚕茧丝)后,再进行两者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拉”出的蚕丝力学性能不弱于蜘蛛丝。这一发现打破了国际学界“要人工仿制蜘蛛丝这类‘超级纤维’,首先需要大量制备类蜘蛛丝蛋白”的普遍定式思维,相关论文2002年发表于《自然》,赢得广泛关注。
在对蚕丝蛋白全新认识的基础上,课题组还通过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寻找到了一种特殊方法,利用相应的纺丝设备,在实验室中纺制出了 “超级蚕丝”,以实践证明只需调控并优化制备工艺,量大价廉的蚕丝蛋白本身也有可能成为性能媲美蜘蛛丝的“超级纤维”。
目前,团队正与华山医院、中山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等合作,共同研究丝蛋白等对于提高生物医药用材料各种性能的可行性。他们发现在气管支架、疝气补片、子宫吊带上采用丝蛋白进行改性后,能明显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减少组织粘连的同时能促进细胞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