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滤膜给水应用已经领先世界,但中国人不相信自己的膜,我们的超滤膜在日本有300家水厂使用,在中国却仅有10家。如果国家能引导和支持国产膜推广,相信这个产业将会迅速发展。”在上周结束的高性能膜行业座谈会上,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良刚的一席话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共鸣。
陈良刚强调,目前采用膜法给水改造传统水厂的时机已经成熟,与传统工艺相比,超滤膜给水可节水4%,占地面积减少50%,投资更低。如果采用膜法给水,仅北京一天就可以节水30万~40万吨。
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戴海平表示,我国在给水及污水回用方面的膜产品和装备水平与国外不相上下,而产品售价只有国外的2/3,膜天膜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盟、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她提出:“相对来说,市政行业更容易接受国产膜,而扩大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则需要国家政策引导。
上海交通大学张永明教授告诉记者,国产离子膜已经在上海氯碱等8家氯碱厂上槽运行,其中在中盐常州氯碱厂已平稳运行20个月。离子膜的国产化大幅拉低了进口离子膜价格,但即使这样,在推广过程中依然遭遇压价,有时甚至逼至成本线,加大了国产离子膜的推广难度。他希望国家能从节能环保和产业升级的角度,对国产离子膜用户进行税收调节或者设立推广专项资金。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徐坚则认为,如果能有100家氯碱企业用国产离子膜做示范,那么推广将不再是难题。但国产离子膜自身也必须严格控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