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的时候,轮胎的生产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大。去年央视曝光轮胎问题引发轮胎业内地震,事件主角至今仍在为恢复消费者信任而努力。而在这一事件曝光后,涉及轮胎的投诉量依然居高不下,问题也并不仅仅存在于韩泰、锦湖等大批量配套产品,类似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马牌等中高档轮胎品牌的投诉同样屡见不鲜,而爆胎、开裂、鼓包以及非正常磨损等依旧是主要投诉问题。
在大部分的轮胎投诉中,得到满意解决的案例少之又少,不少车主在维权过程中遭遇整车厂家和轮胎厂家“踢皮球”,导致车主维权成本大增;此外大部分的投诉在轮胎企业单方面出具“使用不当”的“鉴定结果”后陷入僵局。
目前轮胎质量引发不少争议,不少专家学者将其归罪为我国轮胎的生产和检测标准严重滞后,目前国内轮胎行业通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为1991年原化工部橡胶司制定的《子午线轮胎工艺技术若干规定》,各项数据标准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准,这种标准的滞后为企业“投机取巧”提供了可能;另外一方面,目前能够为汽车消费者提供帮助的《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对轮胎部分未有涉及,而国内能够提供权威检测的机构也是廖廖无几,在出现问题时各大轮胎企业均以各自企业的检测标准作为判断依据,这无形中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难度。
案例一:850元米其林轮胎使用4个月鼓包
潘先生为爱车装上了价值850元/个的米其林轮胎,4个月后,轮胎出现鼓包,进店检修时,工作人员称是驾驶不当撞击导致的鼓包。潘先生认为,轮胎在驾驶过程中免不了接触碰撞,而4个月就出现鼓包,且网上关于此问题的投诉比较普遍,有理由质疑是轮胎本身质量存在问题。逐发起投诉,虽经汽车投诉网进行协调,但厂商依然认为鼓包属人为导致,如不认可需到天津国家轮胎检测中心进行检测,面对高昂的检测费用,心力憔悴的车主最后只好自认倒霉,自己花钱更换了事。
案例二:横滨轮胎购买当天爆胎
谢女士购买某款装配横滨轮胎的合资中级车,提车当天下午右前轮发生爆胎,轮胎厂家仅仅根据提供的照片资料就鉴定出非质量问题,称人为因素导致,拒绝理赔。同样以强势姿态建议车主可向天津国家轮胎检测中心进行检测,不过同时告诉车主的还有检测费用4000元需要车主自己支付。面对远高于轮胎价值的检测费用,再加上时间、精力,谢女士最终无奈放弃维权,自己花钱购买了一只轮胎。
案例三:米其林轮胎开裂漏气
东莞市田先生于2011年12月30日购买某高档豪华轿车,行驶2000公里时左后轮车胎侧面出现裂缝并漏气,因当时在四川出差,田先生自费2000元在当地4S店更换一条新胎。不料回到东莞没多久,前右侧轮轮胎又出现一条约2寸的裂口,随后田先生将车送到4S店,并将上次出现的破损问题一并反馈给4S店,4S店方面表示需要等待米其林的检测结果才能判断是否属质量问题。田先生表示,他本人从事塑胶和橡胶品生产工作,车轮并未经过任何撞击、轮胎侧面也未出现任何擦伤,因此怀疑轮胎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并将问题投诉到汽车投诉网。
随后米其林轮胎反馈称:已经联系了消费者,工程师也做了轮胎检测,为外力撞击所造成非质量问题。
近日汽车投诉网工作人员再次联系车主了解情况,得知4s店在得知米其林的回复后,主动送了一次动平衡给车主作为补偿,因此田先生虽然对4s店的态度表示认可,但对米其林的作法却满肚子的冤气。
案例四:普利司通轮胎两个月不到鼓包
晋先生于2011年购买某合资品牌轿车,该车装备普利司通轮胎,新车行驶到3180公里时出现鼓包问题,多次向厂家投诉,厂家称为消费者个人使用不当造成。在企业给予汽车投诉网的回复中称,“经轮胎厂家检查,顾客反映的问题属于外力原因造成”。
但车主对普利司通的检测结果持有异议,车主称在检测过程中,企业工作人员多次以“轮胎国家目前没有标准,有的只是行业标准”为理由劝说车主接受检测结果,而车主则认为所谓的行业标准就是普利司通自己的标准,根据无法做到公正客观,为此希望能够有第三方的检测机构介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