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便清洁的日程用品,塑料一直广受欢迎。但近日“3·15”却将塑料制品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有毒塑料玩具的曝光,让市民人心惶惶,对其他塑料制品也变得极为敏感。
事件回顾:3·15爆出致癌有毒玩具
近日,央视3·15晚会的曝光视频显示,广东澄海一些玩具企业的原料来源,就是回收的医疗垃圾、生活垃圾。业内人士透露,这些以废旧回收塑料作为生产原料的玩具,大多流入三无产品市场。建议市民为孩子选购玩具时认准CCC安全认证标志。
医疗垃圾
据报道,因为病原微生物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所含致病细菌及病毒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医疗垃圾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社会。但是,在广东澄海,类似用过的输液器、注射器等医疗垃圾,却是当地的抢手货。同样抢手的还有包括废弃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各种塑料类生活垃圾。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二料”被大量批发进入一些生产塑料玩具的小工厂。在澄海,这样的小工厂也是一家挨着一家,大多没有悬挂厂名,生产流程也都差不多。“二料”被直接加入注塑机,再经过拼装后,就成为了汽车、魔方、摇铃等一件件玩具成品。
据悉,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有研究表明,儿童对甲醛尤为敏感,能造成慢性中毒,甚至引发白血病。
现状调查:塑料制品销量下降两成
此事一经爆出,引发各界强烈反响。一时间,人心惶惶。而其他塑料制品例如塑料杯、塑料拖鞋等塑料产品受此“连累”,销量同比下降两成。
市民不但在购买“玩具”时小心翼翼,连带着对其他塑料制品也开始持怀疑态度。昨日,北京市多家小商品市场上出售塑料制品的商家都倍感头疼。“买双拖鞋,还询问有没有毒……”一位出售拖鞋的批发商表示,周末本应是销售高峰时段,而近日由于受“毒玩具”的牵连,市民普遍对塑料制品的信赖度下降,本想选购塑料材质拖鞋的市民,要么选择高端塑料拖鞋,要么干脆暂缓购物计划。
出售其他塑料材质商品的商家也有同感,不少市民在看中塑料材质的商品后,都会询问是否环保、耐热等问题,成交量也明显下降,和前一周相比,销量下降两成。一些市民在选购商品时更表示,一想到“毒玩具”问题,就会对塑料制品产生怀疑。
虽然受市民“恐塑”影响,塑料产品销量下降,但因多数批发商经营货品种类繁多,即使塑料产品销售下降,其他替代商品销量却有小幅提升。“玻璃杯近日销售特别好。”一位批发商表示,不少市民放弃购买塑料制品,店里的陶瓷、玻璃等材质的水杯就成了畅销品。
结语:有毒塑料玩具的曝光,让大众开始认识到塑料制品的安全问题,这里有益有弊。它能引导任务正确的使用和回收塑料制品,却也让对塑料不了解的人对塑料制品产生抗拒心理。在这里,小编呼吁,塑料制品都要去正规的商场购买,坚决抵制地摊货和三无产品,这样才能打击不法分子,是有毒塑料远离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