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发展犹如一棵树的成长,从羸弱的树苗到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并最终在市场上站稳一席之地是许多企业的目标。但是,树大也会招风。在我国由于缺乏各方有效的市场监管,仿冒与造假的对象总是那些在市场上颇有盛名的品牌。据统计,涂料行业被仿冒与造假最多的品牌要属立邦、多乐士、华润等一线品牌。
从立邦的专卖店造假危机说起
作为低关注度行业,装饰行业受到的消费者投诉却日益增多,目前已成为全国消费者投诉前8名(消协网站数据),尤其是与消费者每天都会有直接接触的家装涂料业,仿冒、造假等现象屡见不鲜。近期人民网曝光的一则立邦专卖店公然售假的新闻,将立邦这个涂料行业的知名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而这个时间也爆发在“3、15”即将来临之际,不禁让业内人士对立邦多了几分猜测。
不仅是涂料行业,大到建材以及我们日常消费的快销品领域,仿冒、造假等现象屡见不鲜。“周佳”牌洗洁精、“康帅傅”方便面、“农天山泉”瓶装水屡见不鲜。可见,愈是知名的品牌就越容易被造假。立邦在中国涂料已是响当当的品牌,知名度较高,也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从立邦近几年来在中国市场的维护来看,立邦是极其重视品牌美誉度的。从推出涂料行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到为期三年的“为爱上色”,再到2010年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立邦痛下决心,禁止旗下经销商参与网络销售,以杜绝网络售假的现象。
然而,这次立邦的困局确在于:拿立邦的油漆桶,放小作坊的假漆,这次的造假出现在立邦自己的专卖店里。
品牌大、摊子大、管理难是知名涂料企业面临的困局
对于立邦来说,多年的发展已经让立邦在全国拥有1600家经销商,和3500家专卖店。这样庞大的终端零售领域是许多其他的涂料品牌无法企及的。但品牌大、摊子大、管理难也是立邦在中国市场上运营面对的难题。据了解,目前,立邦涂料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采取划片划区招募代理商经营的经销机制,但立邦对专卖店并不构成直营关系。立邦通过与经销商间以载有重罚条款的合约进行彼此约束。立邦中国区公关兼品牌传播总监吴佳伦也曾对此向媒体做出过更进一步的解释:立邦中国在选择代理商时,会对其资金、开店能力、服务经历等综合考虑,并根据其过去一年的销售情况每年签约一次。立邦与代理商之间存在合同关系,但代理商开设的专卖店内员工并非立邦员工,因此立邦中国对其不具有管理权。
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企业信誉同样受损。一向甚为爱惜其羽毛的立邦对假货事件更是深恶痛觉:造假事件发生后,立邦推出专卖店内购买立邦产品“假一赔十”的郑重承诺发动消费者一同加入打假的行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据立邦方面数据显示:2011在全国范围内立邦累计打假行动370次以上,配合工商行政部门联合查处超过730次,以此力度帮助经销商加大监管力度。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立邦等各大涂料品牌也曾多方努力维护消费者权益,但苦于相应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凭借品牌一己之力,显然难以根治。
谁该为打假买单?
这里,我们可以总结涂料行业造假频发的原因皆源于“暴利诱使,法制漏洞,政府无为,企业乏力,消费者趋向”五方面。企业作为社会打假的主体,打假既是权利,又是社会责任。打假本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分内之事,企业打假是不得已而为之,属于逼上梁山。企业除了要对付造假者之外,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职能部门周旋。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培育了一批购买和使用“假货”的潜在和忠实消费者,而正是这些人为制假售假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那么,谁该为打假买单?
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各项法规制度尚不成型,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活动将长期存在,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作为打假主体的作用,引导、协调、整合社会打假资源,在地区、行业和全国形成有效的协作打假监督机制。对于竞争激烈的涂料行业来说,为了防止客户群流失考虑很多,包括自身的企业形象、法律解决对自身销售的影响等等因素,故光靠涂料企业打假会让企业显得畏首畏尾。在涂料企业打假的同时,作为监管部门政府打假难辞其咎,为维护自身权益,也该勇于消费者打假。其解决之道,在于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消费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对假冒伪劣的识别能力;联合一切社会力量对制贩假者予以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