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12时许,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网络中,环境最好条件最好的从化天湖站点显示空气中度污染,并发出了红色警报,而其他市区站点均为优良。调查发现,这一异常情况是工作人员仪器操作失当,昨天下午4时许被纠正。
环境最好的地方污染最重?
昨天中午,记者在广东省环保厅官方网站上的“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控平台”中发现,位于从化天湖的监测站点的红色警报显得异常抢眼,A PI指数高达160.而分布在珠三角城市其他16个站点的A PI指数均在60上下,都处于“优良”状态。
记者继而查询该站点的6个污染物的7项指标发现,从化天湖监测站测得的臭氧24小时最高小时平均值严重超标,达320微克每立方米,而按照新标准,其限值为200微克每立方米,属于中度污染(301-400)。预报系统还自动发布了生活指引: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建议儿童、老年人以及心脏病、呼吸疾病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在臭氧污染分布图上,所有地方都是一片“清新绿”,唯独从化这一角为“警戒红”。从化山清水秀,而且天湖周围全是成片的森林,附近连居民区都很少,景区内游客稀少,在这环境最好条件最好的位置怎么会有最重的污染呢?
工作人员仪器操作失当所致
南都记者仔细查看了每一项数据,面对这一异常的警报非常不解。于是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省环境保护厅大气环境首席专家钟流举。钟流举也表示大为惊讶,立刻着手调查。
随后,钟流举解释,出现这种情况是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所导致。“因为仪器操作过程中需要校准,所以我们要将一瓶一瓶的高浓度气体打进机器内进行校准,这个数据是需要按照规范去掉的。昨天晚上没去掉,所以显示出标气的数值来了。”
钟流举说,高浓度的臭氧形成必须有几个条件,一是要有大量的可挥发性有机物(V OC),以及氮氧化物,然后在比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和阳光的条件下,进行光化学反应,才会形成高浓度的臭氧污染,而这些条件当天以及在从化都不具备,所以周围的市民完全不用担心。“这个漏洞我们会尽快补上。”
钟流举说,类似这样数据异常的情况,如果仪器和操作没有问题,就可能是有突发的环境事件。对此,省环保厅有一套完整的联动应急机制,要监测到突发环境事件,就会根据污染的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相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焦点
PM2.5分布均匀为何数据不一?
PM2.5等数据公布以来,不少市民依然对官方的数据和官方的说法存疑。其中有市民对省环境保护厅大气环境首席专家钟流举所说的P M2.5分布比较均匀的说法也提出了疑问:既然是分布均匀的,为什么信息平台发布的各个站点的数据还是有差别呢?
对此,钟流举表示,分布均匀从原理上以及数据分析上确实是比较均匀的。原理上,PM 2.5的颗粒非常小,也非常轻,不会像PM10较大颗粒一样,那么容易掉下来。“就好比一盆水你放沙子进去,很快就会沉下去,但是你放墨水,很快一盆水就会变黑,这就是因为墨水颗粒在水里面没有那么容易沉降,均匀分布的结果。”钟流举说,市民坚持自己对数据的观察和解读,只要将一段时间内,把每天的PM2.5的数据和其他污染物的数据对比,看看谁的波动大就清楚了。
警示
可能会有比PM2.5
超标更糟糕情况
PM2.5这个细细的颗粒物,已经使得亿万中国人将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在它身上。虽然它被冠以“灰霾元凶”、“健康杀手”等恶名。但是气象专家提醒,应该正确和全面看待A PI指数和其中的各项分指数,因为有时候可能会有比PM 2 .5更糟糕的情况出现,而被市民忽视了。
据了解,API指数是综合了6项污染物(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的7项指标(增加了臭氧8小时平均值的数据)。
这位专家说,由于指标的设计,只要7项指标中有一项超过了限值,都会在API指数上反映出来。即:即便是其余6项指标都为“优”,其中一项指标超过了该项指标的限值,API指数就会显示为超标。但是如果同时有多个指标超标,API数值也会根据最高的那个指标来预警。“比如假设某天PM2.5可以导致API达到150,但实际上臭氧也超标了,也可以导致API值达到140、一氧化碳也可以让API达到130,但是最终A PI结果会显示150.这样的空气质量实际会比单项PM 2.5数值超标要糟糕得多。”这位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