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亟待深化
2012-2-1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关键词:成品油 机制改革
过去的十年内,中国成品油价格未能完全反映国内市场供需变化,生产企业积极性受挫。虽然在2009年以后,执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国际油价的变动基本趋同,但由于未能完全反映国内供需市场的变化,在一些成品油的消费旺季,油荒依然如影随形。
图一显示:从2001年到2011年间,国内成品油价格一直处在不断攀升的过程中,与成品油的表观消费量增幅保持一致,而CPI与油价的关联度并不大,在一些年份,如2002年、2006年、2009年甚至呈现出相反的态势,这与一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家表现区别较大。
图二显示:从2001年到2011年间,国内成品油价格基本保持与国际油价同步的变化趋势,但在2009年国际油价向下变动时,国内油价却依然保持着向上的趋势。而中石化的炼油毛利润却与国际油价变化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态势,国际油价越高,国内主要的炼油生产企业中石化的炼油毛利润率越低,这反映出中国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特性。
图一和图二矛盾之处说明: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执行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既不利于企业发挥生产积极性,也未能及时反映国际油价的变化。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国内石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预计2012年成品油的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78吨,同比增长6.4%,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副所长戴家权建议,加快推进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行差别化政策。
他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油价高企时,一味提高价格并不可取,过度压缩企业利润也不可取,可以对成品油价格进行结构性调整,对柴油建立弹性税制,降低税收比重,扩大利润空间,鼓励企业进口和出口;对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特殊行业实行减免税费或者补贴;并抑制非生产、商业活动的柴油消费。对汽油可以适当提高费税水平,引导合理消费、鼓励节能环保,一方面增加税收总额,扩大调节空间。除此之外,还应该在与国际油价密切联动的同时,反映国内供需形势。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