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保价限产难落地 华峰氨纶一步三回头
2012-11-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氨纶 需求 产能 保价

    自10月中旬以来,氨纶价格一路小涨,近日终于传来了业内龙头企业牵头行业协会达成限产提价协议的消息。昨日,华峰氨纶开盘不久封涨停;泰和新材、友利控股最高涨幅也达到6.68%,氨纶三巨头“牵手”上行。

    市场人士认为,国内氨纶生产高度集中,从理论上讲,全行业的限量保价可行性较强,公司会有一定程度的受益,但如果行业产能过剩和下游需求始终没有缓解,氨纶生产商仍将身陷困境中。

公司声称对“协议”不知情

    数据显示,氨纶价格自10月中旬以来一路小涨,至10月31日局部地区40D的报价已达到48000元每吨,半月内单价上调2000元,其他品种也都有每吨1000至2000元的上涨。昨日,酝酿已久的氨纶涨价计划似乎终于落定,消息称由大公司牵头、行业协会最终达成了限产提价的一致意见。二级市场上,虽然相关公司出现上涨,但公司方面却称对此协议不知情。

    华峰氨纶证券部工作人员认为此消息并不属实。“作为国内最大的氨纶生产商之一,我们并没有参加这次决议。如果协会有达成意向,也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公司,但目前我们并没有收到消息。”

    泰和新材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行业性亏损使厂家都有涨价动力,但实际情况可能大不相同。“氨纶行业亏损已有一年多,厂商当然有涨价的意愿,不过这要由企业的议价能力和下游的接受能力而定,公司近期产品有一定提价,但幅度很小。至于行业是否有达成具体的协议,公司确实毫不知情。”

    华峰氨纶证券部认为,这或许与公司的停产有关。“10月19日,公司突发大火,损失了2000吨的氨纶产能,这个数量虽然并不大,但之后公司只有老厂区大概1万吨的产能在继续生产,新区全部停产检修,也许市场误读了这个信息。”

产能过剩需限产保价

    从华峰氨纶的三季报数据来看,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加16.34%,营业利润为-3070.2万元,加上政府补助后,净利润才实现了差强人意的2008.6万元,同比降幅高达74.95%。即使第三季度11.62%的毛利率远高于前六个月7.04%的平均水平,也难以扭转业界对于氨纶价格低迷、企业需承受原材料价格和用工成本双重重压的印象。

    第三大氨纶生产商友利控股周三在深交所互动上表示,欧债危机持续加深,造成纺织品服装传统市场需求不振,影响了氨纶下游行业的开机开工率,新增氨纶产能进一步释放,加剧了市场供需关系格局变化,氨纶产品售价持续在历史低位徘徊,生产成本同比上扬,氨纶行业性困难局面仍未改变。

    上述华峰氨纶证券部工作人员亦认为:“以40D氨纶为标准计算,公司的实际产能已经达到了5.7万吨,本月初所有产能即可恢复生产。虽然第三季度公司的经营已经有所好转,但第四季度情形仍不容乐观。”

    分析师告诉记者:氨纶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已非常严重,全行业联合实行限产保价具一定操作性。“氨纶行业生产较为集中,理论上比较容易达成一致,如果借鉴聚氨酯的限产经验,操作性也可增强。如果行业内能就涨价问题达成一致意向,无疑有助于缓解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的恶意价格战乱象,保证行业的整体利益。但各个公司的受益情况则要根据谈判结果而定。”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