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甲烷氯化物行业陷入全面亏损
2012-10-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甲烷氯化物 化工
新增产量远大于下游需求增量

        “现在国内甲烷氯化物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一路下滑,目前全行业已进入亏损状态。甲烷氯化物市场和产业的发展应引起国内各相关行业的广泛关注。”在9月21日举行的第四届鲁苏豫三省氯碱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江苏梅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殷铭等大声疾呼。


  殷铭告诉记者,我国甲烷氯化物主要生产企业多10多家,主要采用甲醇法工艺,在生产控制、工艺消耗方面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甲烷氯化物企业生产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巨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刺激下,近年来除四氯化碳外,其他甲烷氯化物产品近几年均处于高速生长期,2007年产能还不足100万吨,2012年底产能将达到260万吨,每年产能增长30%以上。


  2011年,我国甲烷氯化物产能170万吨,开工率80%,实际产量140万吨左右,国内表观消费量150万吨左右,供需基本平衡。但进入2012年后,新增产量远远大于下游新增需求量,甲烷氯化物产品的市场形势堪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甲烷氯化物价格一路下滑,目前已达低谷,如二氯甲烷市场最低价下跌至2100元/吨,三氯甲烷下跌至历史最低点1400元/吨,国内甲烷氯化物行业已全面进入亏损状态。 


  据了解,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是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列产品。一氯甲烷主要用于有机硅生产,商品量很小,不足1 万吨;二氯甲烷主要用作医药、农药、聚氨酯发泡剂、黏结剂溶剂,同时用于金属清洗和电子清洗行业,近年来开始作为生产制冷剂HFC-32的原料,年均需求增长率为18.5%;三氯甲烷主要用于生产HCFC-22,占总消费量的80%~90%,其余用在医药、染料和农药行业,目前发达国家用做制冷剂的 HCFC-22明显下降,但作为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三氯甲烷的需求保持增长趋势;四氯化碳装置在发达国家按《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已被关闭,国内对四氯化碳的生产和使用严格实行许可证制度,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副产的四氯化碳除用于非ODS的生产原料外,多余部分均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殷铭认为,为走出困境,当前甲烷氯化物行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是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无序竞争,维护国内正常的生产和竞争秩序。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产业政策,对新建甲烷氯化物装置严格审批,避免产业的盲目发展;有关企业目前还没开工的项目应重新进行市场调研,慎重决策,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投资收益率更高行业,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同时行业内不具备竞争力的生产企业应果断停产、转产,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加强对进口产品的调控和监管,继续坚持三氯甲烷反倾销措施,为国内企业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空间。加强产品出口工作,更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争取更大发展空间,以减轻国内市场的压力。严格控制以三氯甲烷来料加工的形式出口HCFC-22产品,防止我国萤石资源的流失。三是企业一方面应加强研发能力,加快向下游行业发展,努力创造并发现新的下游行业需求,不断扩大市场容量,强化市场细分,更好满足细分市场客户需求。一方面应加强内部生产、经营管理,不断降低消耗、节约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同时企业应加强甲烷氯化物中副产四氯化碳的处置工作,确保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切实履行,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国际形象。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Ho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