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橡胶 >> 市场行情 >> 正文
合成胶涨价潮拷问行业上中下游
2011-9-9 来源:中国化工报数字报
关键词:轮胎产量 轮胎标签法规

    今年以来,我国轮胎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丁苯橡胶、顺丁橡胶等合成橡胶价格快速上扬。对部分主要轮胎生产企业的调查显示,1~7月,特别是7月,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价格大幅上涨。其中,7月丁苯橡胶1502(非油级)采购价格为32500元(吨价,下同),丁苯橡胶1712(充油级)为28900元,顺丁橡胶9000为334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丁苯橡胶价格上涨了近1倍,顺丁橡胶价格上涨约70%。尽管在8月下旬价格有所松动,但是进入9月以来,合成橡胶价格仍然出现上涨势头。截至9月2日,中油华南销售公司调涨乳聚丁苯橡胶价格,吉化、兰化松香丁苯新价格执行31200元/吨,兰化1712新价格执26900元/吨,较前一日均涨600元/吨。合成橡胶价格的暴涨反映了我国合成橡胶行业发展中的哪些问题?我国合成橡胶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呢?

     上游供需:

    产能产量快速增长

    高端牌号缺口较大

    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合成橡胶[七大基本胶种及丁苯热塑弹性体(SBCs),下同]总生产能力已达281万吨/年,较2005年的135万吨/年增加了146万吨/年,年均增长率15.8%,大大高于世界3.2%的平均增长率。生产能力仅次于美国(294.3万吨/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在世界合成橡胶生产总能力中所占比例也由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8.9%。

    产能提高的同时,产量也顺势而增。我国合成橡胶产量于2008年超过日本,2009年基本与美国持平,2010年超出美国(232万吨),高达241万吨,升至世界第一。

    尽管产量已经升至第一,但是仍不能满足我国高速增长的需求量。自2004年我国合成橡胶需求量超过美国之后,近些年一直也稳居世界第一位的位置,远高于位居第二位的美国(2010年为173万吨)和第三位的日本(2010年为98万吨)。我国合成橡胶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由2005年的18.4%提高到2010年的22.1%。这也直接导致我国合成橡胶进口量屡创历史新高。使得我国成为世界其它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合成橡胶输出的主要目的地。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进口合成橡胶156.5万吨(含胶乳及其他橡胶),2005年以来年均增速为7.5%。我国合成橡胶进口主要来自周边的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俄罗斯以及美国。2010年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共进口合成橡胶72.4万吨,占国内进口总量的73.3%。

    其中进口的产品多为国内尚处于起步或者仍为空白的高端品种。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合成橡胶传统技术仍占主导地位,部分品种缺乏核心技术。另外,产品牌号少,还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例如,中国SBR产品只有1500、1502、1712、1778 等几个主要牌号,与国外拥有几十个牌号的大型合成橡胶公司相比,差距较大;BR产品以镍系为主,仅有BR9000这一个牌号,而国外有钴系、钛系、锂系、镍系四大系列,上百种牌号;用于高档轮胎及高档胶鞋的溶液聚合丁苯橡胶主要依赖进口;SBC系列产品中高附加值的SIS、SEBS产量也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亟待进一步发展。

     生产格局:

    外企加大对华投资 

    三足鼎立初步形成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国内合成橡胶生产能力仍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中。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产能分别超过110万吨/年和70万吨/年,所占的国内份额分别为40.4%和26.5%。但与 “十一五”初期相比,两大集团所占份额分别下降了12.2和2.7个百分点。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秀霞指出,我国合成橡胶供应格局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虽然供应主体仍然为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但是随着近年来外资、民营企业快速进入,竞争多元化格局形成。

    燕山石化公司与拜耳、帝斯曼和三菱化学公司组建橡胶合资企业,使燕化公司橡胶生产能力从21万吨/年扩增至30万吨/年,成为中国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企业。

    从事特种化学品生产的法国Eliokem公司于2010年1月宣布,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建设乙烯基吡啶(VP)胶乳装置,以满足亚洲对该产品的需求。该装置于2010年下半年建设,第一阶段专门生产乙烯基吡啶胶乳。

    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世界合成橡胶生产大鳄朗盛公司。该公司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于2009 年2月初与青岛科技大学签约组建橡胶合作联盟,共同为橡胶工业进行研发,将产品推向商业化。

    另外,7家台湾公司宣布,将在大陆联合投资数十亿美元。该联合装置预计位于福建省泉州的石化园区,邻近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和中国石化的合资企业——福建石化公司的石化联合装置。这7家台湾公司是长春塑料公司、大连化学公司(长春集团子公司)、国乔石化公司、和桐化学公司、李长荣化工公司、联华工业气体公司和台湾石化合成公司。

    杨秀霞表示,涉外企业(含台资)和其他企业(含民营)2010年产能分别达58万吨/年和35万吨/年,所占份额分别20.6%和12.5%,较“十一五”初期提高了6.5和8.3个百分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涉外及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下游贸易:

    外贸依存度依然高 

    未来出口增速放缓

    业内专家指出,近年,我国一直稳居世界最大的合成橡胶消费国。但从下游橡胶加工行业消费看,不难发现,轮胎、制鞋等行业的产品出口所占比例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在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都将对我国国内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轮胎产量约4.2亿条,其中44.5%左右用于出口。2005~2010年,我国轮胎出口年均增速高达15.3%,大大高于轮胎产量10.9%的增速。同期,鞋类产品的出口也快速增长,年均增速为7.5%,2010年出口量为99.3亿双,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

    资料显示,金融危机及轮胎特保案,使得2008年以来我国轮胎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同时尽管特保案并没有使我国轮胎出口总量减少,但由于输美轮胎减少的部分大量涌向其它国家和地区,贸易纠纷不断增加。

    杨秀霞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轮胎等橡胶制品出口仍将继续增长。但由于主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美国轮胎特保案、欧盟REACH法规及轮胎标签法规的相继出台及实施,已经或即将对我国轮胎等橡胶制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预计未来出口增速将会减慢。

    有事实为证。2009年9月26日开始实施的为期3年的输美轮胎特保案,使得我国出口到美国的轮胎大幅减少。2010年涉案的小客车轮胎及轻卡轮胎出口美国数量为3081.7万条,同比减少23.1%;2011年上半年出口量为1337.4万条,同比继续减少11.7%。而未涉案的客货车轮胎出口美国则随着经济的恢复不断增加,2010年出口量同比增长33%,201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4.5%。

    欧盟REACH法规对轮胎中使用的多环芳烃含量提出了严格限制,该法规已自2010年1月1日起实行。据了解,2011年3月1日,欧盟轮胎制造商协会公布了对欧盟市场上轮胎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抽查结果。抽查的9个欧盟国家以及6个非欧盟国家的轮胎均符合REACH法规要求,仅中国产轮胎出现超标现象,涉及国内多家轮胎生产商。这导致我国轮胎产品出口欧盟受到一定影响。

    欧盟委员会还出台了相关的轮胎标签法规——EC1222/2009,自2012年11月1日起,要求在欧盟销售的轿车轮胎、轻卡轮胎、卡车轮胎及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加贴标签,标示出轮胎的燃油效率、滚动噪声和湿地抓着力的等级。随着标签法的实施,我国轮胎产品档次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短时间内不可能很快达到欧盟要求,因此出口也会受到一定限制。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王)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