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这个“英雄城市”不仅仅在走向“江海之城”,它的仪器仪表产业也正在拨快发展的时钟。
2008年,丹东市正式启动并开发建设新城区。
丹东新区位于丹东老城区的西南方向,是丹东—东港同城化的连接带,规划面积为61.8平方公里。
由此,丹东这个依山面江的带状城市,在城市空间上一下子拉大了,丹东也随之成为全国少有的既临江又临海的“江海城市”。
丹东新区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
据介绍,丹东新城区规划建设商贸、生活、工业相互叠加的三个功能区,东部商贸区主要包含:金融、商贸、信息、办公、旅游、休闲功能;中部生活区主要发展:居住、医疗、体育等;西部工业区主要发展工业企业,形成以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为重点的现代化园区。
目前丹东新区已经具备了10万人生活居住的承载能力。市民服务中心、大学与中小学校、商业街、城市公园、医院已经或即将投入使用;在建和已竣工商业地产项目近40个,建筑面积750万平方米。
临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栾春新介绍,丹东在省内第一个成立了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中心,研究制定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加快农民新区住宅楼建设,帮助被征地农民在新区企业就业。目前,浪头镇登记失地农民加城镇下岗工人1300人次,安排就业230人。
拟投资18亿人民币的新鸭绿江大桥——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建设项目,将成为中朝两国推进鸭绿江下游“黄金坪岛自由贸易地带”的重要通道,也将成为发展中朝旅游的重要枢纽。
新鸭绿江大桥直接连接沿海产业带的丹东产业园区,将有利于促进丹东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并带动沿海经济带其他城市的快速发展。
新鸭绿江大桥的建成,将为朝鲜—丹东—沈阳、北京实现快速链接创造条件。这对我国东北地区快速发展,特别是丹东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丹东临港产业园区里各大工业园区也在争抢开工。
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峻告诉记者,2009年4月,我省确定了建设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目标,将丹东市打造成为千亿元规模的现代仪器仪表产业基地。
丹东的仪器仪表产业缔造了“丹东速度”,丹东市用20天即完成了初步发展规划;一个月内,招商工作全面展开;两个月后,起步区一期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上梁……
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为丹东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拨快了丹东发展的时钟。
告别了耕种,“现在也有了夜生活”
王春兰以前的家已经成了一片工地,这里建设的是丹东新区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二期项目。
每天下班后,56岁的王春兰都会到她住所前的一处工地上去看一看。她并不知道这里未来会是怎么样,但却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动迁给她带来了希望和梦想。
“‘洗脚上田’,由农民转为市民,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也有了保险。”王春兰说。
丹东未来的构想王春兰并不清楚,但她却能感受到这些构想给她生活带来的变化。
2010年,王春兰所在的浪头镇文安村动迁,56岁的她告别了耕种30多年的土地,在新城区的辽宁机电学院当起了保洁员。“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没有钱,想吃什么不能马上买,现在是想吃什么就能买什么。”王春兰说。
王春兰告诉记者,以前种地时,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现在的工作每月有800元的工资,单位还给上保险,老了也有生活保障,工作时间是7时30分至16时30分,同种地相比很轻松。
“现在也有了夜生活,”王春兰开玩笑说,“以前这里是农村,一到晚上就没有了事做,现在路边街灯很亮,晚上还出来和大家一起跳舞,有时还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