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年初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到几天前出台的《钛白粉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都清晰地表达了国家已经将推广氯化法工艺作为钛白粉行业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重要措施。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硫酸法工艺,氯化法在节能减排、原料选择方面优势明显,在政策指向已经明确的情况下,氯化法工艺将逐步走向前台。
钛白粉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的主要原料是钛铁矿,可以生产锐钛型和金红石型两种钛白粉产品;氯化法只能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但原料选择范围更广,可以使用二氧化钛含量为60%~95%的多种原材料,如天然金红石、人造金红石、白钛石、钛铁矿或氯化高钛渣等。
专家介绍,硫酸法工艺流程复杂,需要20道左右的工艺步骤,而且排放废弃物较多,晶型转变需更多操作步骤,采用的焚烧工艺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包含将锐钛型晶型转化为金红石型晶型的工序,造成所生产的金红石型钛白粉不可能达到100%的金红石晶型,产品质量批次间差异也较氯化法更明显。而氯化法生产技术是连续生产工艺,过程简单、工艺控制点少,产品质量容易达到最优,也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再加上没有转窑煅烧工艺形成的烧结,产品质量较硫酸法更好,并且在产品精制过程中能够大幅度地节省能量。
一般来讲,同样使用二氧化钛含量在60%左右的钛精矿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氯化法要比硫酸法节能30%、节水50%。另外,如果把高钛渣冶炼的能耗也能包括在内,使用高钛渣的氯化法综合能耗略高于硫酸法。但从万元产值能耗看,氯化法仍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资源利用率高。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世界钛白粉总产能为570万吨/年,其中氯化法为320万吨/年,占56%;而目前钛白粉产能在530万吨/年左右,略有降低,但氯化法产能却逆势上升,已占总产能的63.2%,达到350万吨/年,在总量上已经占有绝对优势。显然,氯化法比硫酸法更先进、更环保,这已经成为国际钛白粉生产企业的共识。近年来,国际知名钛白粉生产企业使用氯化法生产的钛白粉比例持续升高。
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锦州铁合金(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咨询联合设计的方式建起的1.5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装置,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攻关,已经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年产量达到3.6万吨。另外,四川龙蟒钛业也正在积极筹建10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项目。
针对国内多数企业以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现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包括对新建钛白粉产能实行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对钛白粉行业积极推行环境友好型清洁生产工艺的普及和政策扶持,如信贷扶持政策、保险扶植政策、出口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排污权交易政策等。最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将所有新建的硫酸法钛白粉设置为限制类项目,氯化法则为鼓励类。
专家指出,美中不足的是,《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对氯化法的鼓励条件却有些苛刻,比如说,单线产能要在3万吨/年及以上,而且必须以二氧化钛含量不小于90%的富钛料(人造金红石、天然金红石、高钛渣)为原料。
据了解,我国虽然是世界上钛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但钛资源大都属中低品位(二氧化钛钛含量45%~47%),二氧化钛含量不小于90%的富钛原料料很难得到,生产所需的富钛料的供应大多由少数国际矿业寡头垄断。
对此,专家指出,对于新增氯化法产能,仅仅鼓励使用二氧化钛含量不小于90%的富钛料,极有可能使中国氯化法钛白粉的生产重蹈中国钢铁行业原材料受制于人的覆辙,不利于国内企业积极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长远来讲,阻碍了中国氯化法钛白粉行业的健康发展,限制了我国钛白粉行业与国际巨头的竞争。
业内人士认为,既然90%的富钛料不好找,国内企业可以利用氯化法原料选择多样性的特点,更多地投身于氯化法项目开发,从而实现整个钛白粉行业清洁生产的目标。